“草原上的牧民可不只把羊趕出去放那么輕松,日子比咱們農夫辛苦著呢,天天起早摸黑的干活,放牧、擠奶、制酪、剪毛、鞣皮、制氈、紡毛,甚至還要照顧初生的幼畜,還要閹畜,又要曬糞撿糞,還得每天去背水,一個牧民家庭,不論老少,每個人每天都有自己的任務,男人們在外辛苦放牧,婦人們也是整天忙個不停,老人孩子也都沒的輕松。”
還得防野獸,擔心狼來偷羊吃。
更要提防黑災白災,草原上白災就是雪災,雪下的多,牲畜容易凍死,還無處放牧吃不到草,大雪過后,直到春天牲畜都難破冰覓食,更容易大量凍死。
而有時草原上缺少雨少,就會導致黑災,造成的結果就是牲畜缺水,疫病流行,膘肥下降難以過冬,母畜大量流產,甚至是大量死亡。
這還沒算上草原上動蕩不安,很少出現長期的穩定勢力。草原弱肉強食,部落間沖突嚴重,就算是大的部落聯盟,也很難維持超過百年的統治,多數時間,草原上各方勢力你爭我奪征戰不休,無數的牧民都會被卷入戰爭之中。
而若是草原出現比較強力的聯盟,出現強有力的可汗,但卻又會導致草原部落會跟中原沖突開戰。
草原上,每次遇到白災或黑災,又或戰爭,都會有一些部落消失。
中原華夏文明延續幾千年,雖說換了許多王朝,可一直都是漢家江山坐著,但草原上,各個部落不知遷徙消亡了多少。
吃奶喝酒,多數牧民來說,都是不存在的,整日起早貪黑的忙碌,能換得一家勉強擠點奶糊口都不易,這奶還得是打掉了酥油后的。
中原的普通百姓,一般情況下也是吃不上肉的,中原百姓會養豬,養雞養鴨,可一般情況下也吃不起自己養的家畜家禽,蛋要攢著換錢,牲畜更是要賣掉。
可中原王朝的穩定性要強于草原,碰上王朝安穩期,普通百姓多數也是能夠一日兩餐溫飽,逢年過節甚至有可能吃上點葷腥的。
而若是要拿草原跟中原的貴族來比,那草原上那些蠻夷首領們,更是拍馬也趕不上中原貴族們的消費實力了。
正如大唐滅掉東突厥之后,當年就有一百二十萬突厥人內附大唐,安置在漠南和長城附近,朝廷給東突厥人設立羈縻都督府、州,給諸部重新劃設了草場牧地,設立界線,甚至幫這些人建立一些城鎮定居,教導他們在長城線上簡單的種植糧食。
大量的邊市建立后,這些東突厥人的牛羊牲畜、奶酪、皮毛等等,開始源源不斷的賣到了邊市,然后由商人們運到中原各地,他們的日子居然比以前好過起來了。
突厥貴族們不消說,封官授爵賞賜,通過交易手里攢了許多錢,也更方便和更便宜的買入中原的鹽茶糖酒絲綢瓷器等等商貨。
就連普通的牧民們,也發現把多余的牲畜奶酪,以及皮毛等賣給唐人,然后買糧食鹽茶等后很劃算,現在許多牧民的食譜也開始改變了,他們也開始蒸饅頭煮米飯吃了。
因為相比起來,把牛羊賣了換糧食吃更劃算,自己吃還是舍不得的。
而這些突厥人的牲畜皮毛奶酪等運到中原,其實多數還是被那些貴族豪強地主富商們消費掉了,當然,也讓不少普通的百姓,偶爾也能吃的起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