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司徒司空這些原本都是官職,于是以官職為姓,這樣的情況很多。
倭人也走的這條路子。
至于后來倭人的什么松下、犬養、井田等等姓,自然就是越說越遠了。
李世民聽說那個使土師的使者,祖上居然是倭國里原來挖墳的,不由的覺得很晦氣,一個挖墳的跑來當什么使節。
“倭國使團來了多少人?”李世民皺眉問。
“回陛下,倭國使國在揚州港登岸,登記人員一共二百余人,乘船兩艘。使團官員是正使、副使、判官和錄事。使團成員約半數是舵師、水手,不有陰陽師、醫師、畫像、樂師、通譯、史生、主神、卜部,以及造舶都匠、船師、船匠、木工、鑄工、鍛工、玉工等各行工匠,另外還有隨船的留學僧侶、留學生,還有部份擔任護衛的射手。”
“這一行人登陸揚州后,搭乘運河船一路來到長安,政事堂暫時只允許了使團官員進入長安,其余人等,都暫時由鴻臚寺安排在長樂坡的蕃館里居住,未得允許不得離開。”
李世民先前還不太相信說倭人是來偷師學藝的,可聽秦瑯這般報菜名一樣的說出倭人使團中的那大批的工匠后,也不由的信了。
來朝貢進獻,居然還帶史官,甚至連陰陽師都帶來了,更別說弄來這么多各行各業的工匠。
“倭人提出什么要求嗎?”
“他們希望能夠派留學僧、留學生留在長安,學習佛經,和大唐先進的典章制度律法,以及文章禮樂服飾建筑等等,還希望大唐能夠傳授他們先進的造船、建筑、耕種、造紙、印書、開礦、冶煉、鑄錢等技術。”秦瑯笑著說道。
李世民一聽,馬上不高興了,“倭人也太貪得無厭也!”
“這些倭人,他們帶了什么貢品前來?”
“銀和銅,還有一些金子,另有美女二人。金銀銅大約能值百八十貫吧,此外還有一些魚干和獸皮。”秦瑯笑道,李世民臉都黑了。
“果真是無禮也,這些倭人便交給你來處理。”李世民氣惱的道,若不是看在今天是正旦大朝會,一定要叫侍衛把這些不懂禮的倭人給叉出去。想了想,皇帝又道,“這些倭人雖然無禮,可畢竟是遠道而來,海上風高浪急也不容易,稍加教訓就是了。”
“臣遵旨!”秦瑯奉命。
“教訓歸教訓,該給的回賜還得要有。”
“臣明白。”
別看這倭使摳索的只送了這么點東西,可實際上那幾個使臣卻都個個還有許多金銀在身上呢,都是要來長安采購夾帶回去的私貨的。
不過秦瑯也不在意他們的那點錢,他看中的是倭國這個很大的海上貿易出口市場,倭國雖說是個島,可卻盛產白銀和銅,這兩項原料偏偏是極值錢和大唐稀缺的。倭國本身生產技術落后,所以大唐的船、絲綢、糖、酒、藥材甚至是書籍等,對倭人都是有極大吸引力的。
只要能打開這個市場,可是前景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