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人來結盟,本是好事,但對于楊廣來說,倭國只是小小島夷蕃國,哪有資格跟大隋天子并稱,那是僭越。
后來推古天皇第二次來使,使者變狡猾了,他們把天皇的稱呼改成了多利思比孤,其實還是天皇的音譯稱呼而已,只是欺騙隋朝的。
結果楊廣還真以為天皇已經臣服,于是國書稱為倭王,或是多利思比孤王。
后來楊廣三征高句麗,倭國也乘機發兵渡海,進攻新羅,連奪新羅數城,迫使新羅王求和。
而這一次蘇我蝦夷派堂弟蘇我倉麻呂過來,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試探大唐對朝鮮半島的態度,因為新羅國已經向大唐入貢請封。大唐武德五年,新羅就遣使入貢,請求冊封。大唐武德七年,皇帝派使者入新羅,冊封新羅真平王為柱國,樂浪郡王,新羅王。
同時還冊封了高句麗王和百濟王,唯獨沒理會島夷東瀛。
在武德九年,李世民繼位之初,新羅和百濟上書告發高句麗南侵,李世民派使者朱子奢前往海東三國調停,高句麗被迫允諾與新羅修好。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先例在,蘇我蝦夷雖然已經在倭國各地征召兩萬五千兵馬,準備渡海再度討伐新羅,可也擔心新羅向唐求援,到時唐朝插手干預。
蘇我蝦夷希望這次遣使入唐,依然沒有想過要成為大唐的藩屬國,他們處于島上,從沒有遭受過滅國危機,甚至相反,一直還在朝鮮半島上搞事情,一度把新羅打的求和,把百濟變成了自己的藩屬,天皇當的好好的,自然不想降為倭王當藩屬。
他想要的是跟唐朝結盟,條件就是與大唐一起對付高句麗,而他要的就是大唐不再干涉倭國與新羅之間的戰爭。
可是今天大朝會上,唐天子的態度讓他們很是憂慮,大唐對他們的到來不屑一顧,大唐想要的是宗藩關系,而不是什么對等邦交關系,這一點上,從隋煬帝楊廣到如今的貞觀天子李世民,都是一樣的。
“現在怎么辦?我們總不能空手而回吧?”犬上大使問。
“兩萬五千大軍正在集結,準備前往筑紫,通過對馬海峽,登上三韓半島征討新羅奪回任那地區,天皇和執政大臣還在等著我們的好消息回報,我們怎么能空手而回?”蘇我倉麻侶怒道。
物部副使突然道,“我聽說當年圣德太子使者得罪了隋國天子后,推古女皇再派使者入隋,一開始也是不得待見,后來卻通過賄賂了隋國天子身邊的重臣后得以改變,被安排見了皇帝。要不,我們也這樣?”
犬上立即道,“我聽說如今長安城中,最得天子寵信的乃是皇帝女婿秦三郎,他即是皇帝女婿也是唐國宰相,還是位百戰百勝的大將軍,聽說他偏還貪財好色,若是我們給他送些黃金和美女,一定能讓他幫忙。”
蘇我倉麻侶聽完,也不由的眼前一亮,“秦三郎,我自揚州登岸后,這一路過來也沒少聽過這位唐國天子寵臣的名字,好,馬上去準備禮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