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那份報價單,幾位倭使馬上扳起了指頭,開始折算成金銀。
比劃了好半天,結果還是讓他們很驚訝,還以為自己的算術不夠好,又掏出算籌棒來,在地板上擺了半天,結果還是一樣。
“這么貴?”
蘇我倉麻侶問。
“這些可都是好東西,國之利器啊,我大唐正是憑借這些神兵寶甲才得以擊敗一個又一個強勁的對手的,便宜沒好物,好物不便宜啊。”安祿山微微一笑。
“可確實很貴啊。”
倭國以前沒有錢幣,在推古女皇以前,倭國一直都是奴隸制度,雖說天皇傳了幾十代了,傳說從公元前六百多年就開始立國流傳,那時中原也才是東周之時。
但倭國確實沒有過錢幣,王室和奴隸主們之間以貴重金屬金銀交易,或以物換物,甚至拿奴隸當成交易單位。
他們的金銀使用也沒有什么貨幣單位,純粹就是稱重使用。
到了推古天皇繼位,圣德太子攝政,改革派蘇我氏掌權,于是倭國全面改革,積極學習外來文化,甚至主動派使者去中原學習。
改革各項制度,推崇佛教的同時,也開始使用貨幣。倭國早前使用金銀之外,貴族間也會有少量的中原五銖錢使用。此時開始仿鑄隋五銖。
倭人這幾十年也確實仿鑄了不少隋五銖,同時也還推出官制的金餅和銀餅,各重十兩,一枚金餅等于四枚銀餅,而一枚銀餅值兩千五百枚五銖錢。
大唐的開元通寶銅錢,比隋五銖要重的多,銅含量也高,一枚差不多是隋兩枚。大唐一金比五銀,一兩銀子只折錢一千六左右。
一把刀,五千枚開元通寶,折銀三兩多。
雙方約定以銀價做結算,實際上倭人買把刀,等于要花近八千五銖。
這么一換算后,倭人們越發覺得這個價格確實非常貴了。
倭國此時的物價,其實還算平穩,畢竟推古天皇在位三十六年,一直相對平穩,也算是難得的一段太平日子。
經圣德太子改革后,倭國現在一石米(150公斤左右),也才五百文,而大唐開國之初的那頭十年,一石米基本上都是一到兩千文左右,現在連續豐年,才出現斗米三四錢,經轉運司開倉糴糧提價,長安的米價,也就在石米百文(唐一石約53公斤)。
米價這塊,其實都差不多,往年唐朝的米價還貴點,大豐之年則便宜點,若是正常年間,米價應當是石米匹絹的二百錢左右。
其它方面,倭國雜魚兩三條一文錢,豆腐一塊一文錢,桔子十個一文錢。
鐮刀一把二十文,高級倭刀一千五百文,一般的也就八百文。
而現在大唐的橫刀,卻起碼要價八千了。
一個倭人一天的工錢也不過二十錢左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