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人家河間郡王,不愧是宗室名王,不出手則已,一鳴則驚人啊。
封禪泰山啊,太他娘的會拍馬屁了。
封禪泰山,這是華夏帝王在泰山舉行的祭祀天神地祇的儀式,漢代班固曾說,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禪,以告太平也。
五經通義說,天命以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報群神之功。
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禪梁父之基,廣厚也,刻石紀號者,著已之功績以自效也。
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報天,附梁父之阯以報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地高厚加高,厚者加厚也。
而華夏以來,在泰山封禪的天子有秦始皇、漢武帝和漢光武帝,歷朝以來,到泰山祭祀的皇帝很多,但能舉行封禪儀式的卻沒幾個,因為沒有一定的功績,是沒臉去的。
封禪便是有大功后,前往泰山直接對話上天,若沒有一定功績又如何有臉直面神。
起碼,得功績能夠與秦皇漢武他們并論才行,可又有幾個皇帝有這種本事。秦皇是始皇帝,漢武也是有名的開疆拓土的大帝,漢光武也有恢復漢室,再致太平的功績。
天下公認要想封禪泰山,必須得有兩個基本條件達成,一就是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就是開國建朝,二是改制應天,天下太平,這是由亂治世,開創太平盛世。有這兩點,才有資格去想,否則想都別想。
李孝恭也不知道是在家酒喝多了沒味道,還是美人歌舞看膩了,這個時候提出了讓皇帝封禪泰山之議,雖然有點突然,但卻讓朝中上下都是懵了一懵。
他們怎么就沒想到呢。
對于一位皇帝來說,什么是最讓他們興奮的?自然是封禪泰山啊。
這可是帝王盛事,最能夸耀功績,并青史留名的事啊。
李世民這樣比較有自制力的皇帝,都是難以拒絕這樣的誘惑的。
李孝恭請封禪奏章一上,雖然皇帝沒有馬上同意,可卻轉頭就以李孝恭開國有功為由,給李孝恭增實封到一千二百戶,并立即讓他出任禮部尚書一職。他的長子李崇義,也馬上除授同州刺史之職,這可是近畿要州。
皇帝這態度,可謂是有些急不可耐了。
滿朝上下誰還不知道皇帝心動了。
只不過在這股涌動的浪朝下,政事堂卻驚人的平靜。
連向來最能意會皇帝心意的首相房玄齡都沒吭一句聲,這未免就讓李世民有點坐立不寧,于是乎才有了今天這么一出祥瑞石鼓上金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