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是極大,兆是眾多,京兆顯示大國之都的氣派與規模。
京兆在漢代時被形容為輦轂,意思是在天子的車輪之下。離天太近,各種矛盾也就錯綜復雜,人際關系盤根錯節,正所謂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唐開國之初京畿設雍州,以親王遙領雍州牧,實際以別駕和治中主持。
漢代時的京兆尹就非常難當,甚至有五日京兆之說,有的在地方很有名聲政績的大臣調任京兆尹,結果只干了五天就被貶調了。
唐以來實際主持雍州事務的大抵有楊恭仁、高士廉、長孫無忌等人。
但這個官卻號稱是人見人撓頭,官見官發愁,是大唐最難當的一個官。
大唐萬戶以上縣的長官稱為縣令,不滿萬戶縣的長官稱為縣長,州也分上中下州,品級各有不同,東西兩京稱府,長安為京兆府,洛陽為河南府,其長官稱牧,副官稱尹、少尹,級別更高。
漢代時的京兆尹,就是最讓官員們畏懼的官職,干的不好被貶官,干的太好了也可能得罪豪強權貴而被打擊,甚至慘遭誣陷而被殺或入獄。
中唐之后,唐朝的京兆尹就更難當了,僅唐肅宗時就曾十年換了十五個京兆尹,平均一人只當了八個月。
李世民讓剛元服的承乾做京兆牧,還不是遙領而是親政總領府務,可知李世民有意要鍛煉考驗太子和東宮官屬們。
面對突然交到手時的職責,年輕的承乾有些懵,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長安巨大,一百零八坊,百萬軍民,對于剛元服的太子來說,確實不知道從何下手。而這次授為京兆尹的秦瑯,恰在之前出任過京兆少尹,他最早還是以長安縣法曹起家,后來還短暫代理過長安縣令之職,此后還做為鎮撫司丞、使,對于長安城可謂是東宮眾人中最了解的一個了。
“殿下,京兆府首要之職,還是維護京畿安寧穩定,所以臣以為先搞好治安。”
長安城中負責治安的有好幾個衙門,比如左右金吾衛,分管九門和六街,街面上的事情以京吾衛為主,另外御史臺的左右巡使,也負有巡查之責,御史臺的監察御史甚至要定期巡查京師各個監獄。
而京兆府主要也負有治安重任,尤其是坊內和京郊各縣,都歸他們主管。
“從何下手?”
秦瑯笑著告訴承乾,要搞好京師治安,重點清理三類人即可,一是坊間惡少,而這坊間惡少又分成了好幾類,比如有權貴豪戚子弟,這類人往往自稱為俠,外人一般稱他們為俠少或游俠兒。
第二種是破落世家子弟,因改朝換代或者其它原因,不少長安的世家名門也會破敗沒落,而他們的子弟盤踞京城,往往糾集一些層次更低的社會閑漢,滋世于京城,撈偏門生存。而這些人,往往又依附于那些勛戚子弟出身的長安俠少們。
比如隋朝時的沈光,征遼時大放異彩,得楊廣賞識,一躍而升將軍,后來死于江都兵變之中,沈光外號肉飛仙,其家本來是南陳累世為官,隋滅南陳,被遷入長安,家族沒能在新朝繼續重用而破落,沈光從小混跡市井,成了一群市井惡少閑漢們朋附的帶頭大哥,這類破落世家的子弟,數量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