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對于楊家比較清楚,畢竟他后宮里有好幾個楊氏,老三吳王恪的母親是大楊妃,還有個小楊嬪,另外元吉被他殺了后其妻楊氏也被他納入宮中,雖未正式冊封,宮里還一直叫著曹刺王妃,但都是出自弘農楊氏。
何況楊師道還是他六姐夫。
楊師道的父親是觀王楊雄,楊雄有七個兒子,嫡長子楊恭仁,在大唐也做過兩朝宰相,爵封觀國公。老七楊師道,諸兄弟中最小,先前也拜宰相,現任工部尚書。
還有個老六楊恭道,李世民后宮的楊婕妤,正是他女兒。
李世民既喊楊師道一聲六姐夫,也要喊楊師道叔父。
楊師道父親楊雄三兄弟,楊雄、楊達、楊士貴,楊達在隋朝當過宰相納言,他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子生孫女楊牡丹,四十多歲嫁給了大唐開國功臣應國公武士彟。
弘農楊氏地位顯赫,前朝宗室,同時也出了楊素、楊雄這樣的人物。
李世民沒想到楊氏也卷入其中。
“你說李厚德謀反,可有確切證據?”
權萬紀早有準備,立即把李好德是如何在相州妄做妖言,對朝廷和皇帝不敬,意圖謀反的,然后被有司捉拿下獄。
本來已經判謀反,死罪,結果到了大理寺丞張蘊古這里,卻馬上給改成了無罪,說李好德只是得了失心瘋。
“臣查明,張蘊古本是相州人,李厚德在任相州刺史,故與張蘊古結交往來,張蘊古家族在相州地方侵占百姓田地,李厚德有意庇護。李好德被押入京師,案件呈到大理寺復核,張蘊古黑白顛倒,故意謊稱李好德有失心瘋,竟判他無罪····”
“那李好德沒瘋?”
“陛下,張蘊古改判案件后,違背朝廷制度,私下跑到監獄,向李好德透露結果,又跟他喝酒下棋,臣試問,如果是個瘋子,又如何還會下棋?下棋可是最要心思的!”
李世民一聽到這,也不由的火了。
“圣人,那張蘊古本是逆賊廬江王李瑗的記室參軍事,他有一女曾為李瑗妾侍,隨李瑗死在幽州,張蘊古定是從此心懷怨恨,一直潛伏待反。于是與李好德勾結,意圖謀反。”
李世民皺眉。
李好德一個州刺史,謀反也沒多大機會。
“圣人,楊師道因被圣人貶黜罷相,心情怨恨,與其兄楊恭仁意圖謀反,復辟楊家。”
權萬紀把隋朝時楊玄感叛亂的事情拿來舉例,楊玄感是楚國公、尚書令楊素的兒子,繼承父親爵位,年紀輕輕就當了禮部尚書,世受國恩,可卻因為懷疑父親是被楊廣毒殺,于是就密謀造反。
趁著楊廣東征高句麗之際,他主動請求在后方籌備糧草,借機在黎陽起兵叛亂,當時許多人響應,一路打到洛陽,差點破城。
“圣人,楊師道、楊恭仁兄弟皆曾官拜宰相,其余兄弟也俱任要職,或在地方為刺史,或在軍中為將軍,另楊家許多族人也在朝為官,若是楊氏逆反,后果不堪設想!”
“臣披星戴月趕來,就是怕圣上被人蒙蔽!”
“嗯?”
權萬紀趁機向皇帝告狀,說大理寺卿孫伏伽也有可能已經被楊氏拉攏過去,所以大理寺上下都得孫伏伽的示意,對李好德案的黑白顛倒無視。
又說御史大夫馬周,也跟孫伏伽有勾連,說他們曾在監國會議前私下暗語,侍中魏征還因此警告二人。
事情說到這,這已經不是李好德是不是精神病,張蘊古有沒有循私這么簡單了,而是涉及到弘農楊氏家族謀反。
弘農楊氏號稱是關隴六大士族之一,其實力甚至在京兆韋杜,河東裴柳薛之前,楊師道所在的觀王房,更是隋亡以來,弘農楊氏的主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