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年,北魏道武帝時,始建都平城,為防北方柔然入侵,簡盛親賢,擁麾作鎮,此為六鎮之始。后太武帝,調涼定幽冀司五州十萬人在東起上谷,西至河曲一帶大修城防。”
北魏是鮮卑拓拔部以游牧起家,后在云中平城立都,于塞外建立起北魏朝,后攻滅北方各國,一統北方,與南方的劉宋對峙,從北中原進入南北朝時期。
由于首都平城,位于塞上,距離草原柔然人很近,極易受到侵襲威脅,所以后來北魏幾任皇帝加強塞上邊防,興建起了六個軍鎮,屯駐重兵。
六鎮置鎮都大將及僚屬,鎮下置戍,鎮兵巡行防戍。六鎮將領全由鮮卑貴族、涼州武人擔任,戍防軍人也主要是鮮卑人,也有部份來自中原的強宗子弟。
六鎮是北魏國防的生命線,因此在北魏朝廷享有重要的地位,六鎮軍官成為國家顯貴,享有較高特權,然后隨著孝文帝大力推行漢化和遷都洛陽。
北方六鎮的作用日漸式微,軍鎮將領也就逐步失去往日優厚的待遇。
以前六鎮軍將們都是天之驕之,而后來都成了時代棄兒,軍鎮前期,豪強子弟爭相從戎入邊,而后來卻成了流刑罪犯的發配地,當時軍官的出身為皇親國戚,高門世家,而后來卻盡是盜賊流民。
六鎮遠在邊塞,本就無力自給,要依靠北魏朝廷給供,當北魏從六鎮相近的平城,遷往了中原的洛陽后,六鎮就被徹底的遺棄了。
北魏六鎮政治性的喪失,軍事性的降低,以及經濟上的破產,組織結構上的混亂,各種矛盾在魏末時交織在一起,最終爆發了六鎮大起義。
大唐是由關隴集團建立起來的,關隴集團卻是當年入關的武川鎮軍將聯合關隴豪強們的聯盟。
北魏末年,六鎮大起義,北魏幾經鎮壓,雖然平定叛亂,可爾朱榮也因此憑借軍功權傾朝野,許多六鎮軍將也都轉而歸附他麾下。
后來爾朱榮被出身于懷朔鎮的高歡討滅,高歡控制北魏朝廷,皇帝不滿高歡控制,尋機出逃關中,投奔早前入關平亂的武川鎮軍頭宇文泰,高歡另立皇帝,于是北魏分裂為東西兩魏。
李世民的曾祖父李淵,當年就是武川鎮軍人,李虎祖上幾代都是鎮守武川的軍官。李虎后來隨拓跋岳入洛陽平定元顥,再隨他入關中討滅萬俟鬼奴,留鎮隴右。后來武川鎮帶頭大哥賀拔岳被手下侯莫陳悅殺死,諸將謀擁宇文泰繼續當大哥,李虎不同意,星夜奔荊州,勸說賀拔岳的兄長賀拔勝來接收關中的人馬,可惜賀拔勝不聽。
后來宇文泰被武川軍頭們擁立為新大哥,李虎只好無奈返回,結果半路被高歡手下俘虜,送到洛陽。此時北魏孝武帝元修也早不滿高歡的專政奪權,有意想要獲得關中地區武川鎮軍將們的支持,于是任命他為衛將軍,并派他到宇文泰那里去輔佐鎮守關中。
后來李虎與宇文泰平定了侯莫陳悅,元修也找機會出逃關中,另建朝廷。
再后來,宇文泰帶著武川軍頭們橫掃關隴,打服各方不服勢力,對抗關東高歡,等元修被毒殺后,武川軍頭們擁立了元寶炬做皇帝,建立西魏朝。
李虎也因功受封為左仆射、太尉,并與宇文泰等俱加最高武銜‘柱國’。
秦瑯的那道兵制改革方案,讓李世民一下子就想起了關隴集團,想起了武川鎮軍頭們建立的西魏、北周、隋唐,想起了懷朔鎮軍頭們建立的東魏北齊。
北魏當年建六鎮,一開始確實解決了北方邊防問題,可后來卻成了北魏滅亡的元兇。
李家就是北魏六鎮軍將出身,當年的六鎮軍將,不但滅了北魏,后來還建立起了東、西魏,北周、北齊、隋和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