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近幾年,這種情況正不斷改變。
······
漕渠檢查點,一群官吏正認真的檢查著駛來的船只,對船上的豬、羊、雞鴨等認真的清點檢查,既要核對登記數量,也要檢查這些禽獸身上有沒有蓋上印章。
廣運潭起發時,那邊就已經預檢過,對所有要運入長安城屠宰的牲畜家禽都要先檢查蓋章,要確認無病健康,防瘟防疫。
“這是第幾船了,今天的豬羊感覺特別多些?”一名檢查站的吏員一早上忙的口干舌燥,水都沒來的及喝上一口。
“這不是快要端午了,需求自然是多了許多。圣人要賞賜勛戚百官,賞賜羽林郎,朝廷也要賞賜百司官吏,犒賞南北軍將士,甚至是各個作坊,都要準備端午節禮,再說了,百姓們也開始提前準備嘛。”
“平時一天也就萬頭左右生豬,今天起碼得兩萬頭,羊今天都運了三萬多只過去了,還在運呢。”
“屠宰場忙的過來嗎?”
“你瞎操這個心做什么,長安城三百六十行,這屠宰行近年可是人強馬壯的,登記入會的屠夫可不少,據說屠宰行一年光收會費,都能嚇死個人。”
有些官吏們甚至都有些羨慕起屠宰行的人來了,當然他們羨慕的不是普通的屠夫,而是屠宰行里那些理事們。
大唐對于工商業,管控很強,其中重要的一著就是行會。
規定各行各業,都要建立行會,長安城就有整整三百六十行,比起隋朝時的二百二十行,還新增了一百四十行。
整個長安城,所有從事工商販賣交易的都必須得入行會。朝廷在各行會,都派有人負責監督管理,但各行也有自己的行會理事會,有一些行業內的大商家,擔任理事,負責管理本行業,比如制訂行業規則,協助朝廷采購相應貨物,對本行會商家進行管理等等。
朝廷只盯著這些行業大商家,然后讓這些大商家做代理人,代為管理下面的中小商家們。
就如這屠宰行,所有屠夫們都得入會,入會還得繳納會費,入會之后才有行業從業資格,并且得接受行會的統一管理。
那些理事們負責審核,同時要承擔相應的擔保責任,出了問題,朝廷先找他們。
屠夫們加入屠宰行會后,操刀執業,一般的小屠夫只能是受人雇傭,實力再強點的則是能夠自己開個店鋪屠宰加工。而實力更大點的,能既屠宰又加工、銷售。
至于更強的商家,則是能夠控制一坊甚至多個街區的屠宰生意。
長安屠宰行就有十三家理事,由十三家行內實力最強的商家擔任,他們基本上控制了整個長安城的屠宰市場,其它的中小屠夫商家們都要聽他們的話做生意。
這十三家理事背后,其實都是一些有背景的人,比如十三家里實力最強的魏記,其實背后東家就是鎮撫司右校署令魏昶,而魏昶以前是宰相宇文士及家的奴隸,江都之變前都已經當到了郎將,后來隨驍果逃回長安,又干起了老本行做不良帥。
武德九年運氣好,碰到衛國公秦瑯,拉著一起玄武門靖亂,于是從此有了大靠山,如今做了開國伯,緋袍五品。
因為有著秦瑯這個靠山,魏記穩住長安屠行第一把交椅,據說魏記一天能賺一百多貫,一年起碼能賺毛利五萬貫錢。
魏記經營的鋪子,遍及長安諸坊,屠宰、分銷,生意火爆,尤其是魏記雖有靠山,但經營誠信,從不賣隔夜肉,深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