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看到的,并不完全是事實。
秦瑯并不喜歡特意的去做戲表演,他喜歡隨意一點,普通小老百姓過年了還想要殺只雞或是割二斤肉呢,地主豐收了還想納個小妾呢。
只要不是故意的浪費,其余也沒必要過份的干涉。
“有事直說。”
“李長史這兩年數征和蠻部,略有小勝,但一直沒有什么大的進展。和蠻部抵抗激烈,而且與北面的獠子部聯盟。交州兵一進討,和蠻部不是南下救援和蠻部,就是趁機襲擾交州邊境,有幾次,還打到咱們這邊來了,雖然被我們給擊退,可咱們也不能任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啊!”
秦瑯拿出專門的工具給豹子頭細心的修理著取下馬蹄鐵的蹄掌,這套工具價值十萬錢,相當精細,是個十八件套,大馬士革鋼打造,花紋精美。
“你們想對獠子部用兵?”
“來而不往非禮也嘛!”
秦瑯卻只是微微一笑,心知事情哪這么簡單,就如安南大都護府長史李大亮屢次對紅河上游的和蠻部用兵一樣,武安州的秦家封臣們想對獠子部用兵,也是有利益的。
“看上地盤了還是人口?”
“地盤咱們也不能私占不是,就想搶點人回來,大家都缺人呢,莊園、作坊、礦山到處缺人,就是各家的塢堡里也缺下人啊。買還得花錢,總不如直接搶來的劃算,攻破寨子還能順便發筆財。”
阿黃面對秦瑯,倒也沒隱瞞半分。
李大亮近年數次對和蠻部用兵,已經在紅河上游奪取了不少和蠻部的地盤,先后設立了七個新的州,地盤已經向北打到后世的云南境內,一路到了蒙自、建水那邊。
這事情還在朝廷引發數次爭議,有人認為李大亮是沒事找事,故意挑起邊釁為了軍功,但秦瑯在朝中堅定堅持李大亮。
李大亮一次次的出兵,其實主要目的,就是從和蠻部與獠子部手里,打通一條通往云貴高原的商路。
這條商路,便是以紅河為主干,然后在后世河口老街這里,轉往西北而行,通過蒙自聯通昆明、大理這兩個云南的核心,再貫通劍南蜀地。
這條商路的價值極高。
從成都出發,往南經宜賓、曲靖(此段秦稱五尺道,唐稱石門關路),然后西行經昆明、大理、保山,可往天竺、驃國(緬甸)。
另一條路線,經成都南下,過西昌、姚安,在祥云與東西古道匯合,(此段漢稱靈關道,唐稱清溪關路!)到保山后,可分為三道,其中一條正西經騰沖到印度,西南到緬甸,正南經臨滄到緬甸泰國,經印巴轉道歐洲,也就是史稱的蜀身毒道。
而李大亮想要打通的其實是安南古道,從成都南下宜賓,再經過入滇門戶石門關(云南鹽津),經朱提(云南昭通)進入漢陽(貴州威寧、水城),抵滇池(晉寧),渝水、梁水,到達勝休(建水),最后沿紅河直通安南交州入海。
這條沿哀牢山、紅河谷的道路,是自古以南西南交通的天然通道。從東漢起,就由天然小道,變成了人工走廊,到了此時,更成了一條重要的商業要道。
李大亮做為安南大都護府長史,又是交州刺史,他當然希望交州能做為云南甚至是劍南、黔中這些地方的商品進出口港,這樣一來,交州的工商業能更興盛,交州港的貨物交易量也能大增,交州的地位也會越發重要。
這也是曾經秦瑯跟他商議過的擴大朝廷對云南黔中高原影響力的重要一步,和蠻部與獠子部堵塞這條商路,動不動攔路打劫,甚至是設卡收費,這種情況當然不能被允許。
李大亮用了三年時間,對和蠻部發起了數次征討,沿紅河一路殺到了南盤江畔,沿路設置了七個州,建立軍堡、驛站,派兵屯田駐守,移民墾荒,打通了這條關鍵的主干后,又疏通了數條分支古商道,使的現在劍南、湖南、黔中、云南諸地的商人、貨物源源不斷的往來這條商道上,最后交匯于安南交州,對于交州可以說是帶來了新鮮的血液。
只是和蠻部也不甘心放棄這顆搖錢樹,何況他們不但丟了搖錢樹,許多部落連自家世代居住的溪垌部落山寨都給丟了,哪能甘心啊。
于是雙方你來我奪,圍繞著這條商道,也不知道死磕了多少次了。李大亮也煩了,數次上書朝廷,想要搖人,來干場大的。
只是朝廷并不愿意對那天南之地派兵,總讓他悠著點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