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外,灞上。
午后,許敬宗一身疲憊,當他目光看到灞橋驛門口的那輛馬車時,目光中露出驚訝之色。
“停!”
“阿郎可是要在驛站歇息?”隨從家丁趕緊詢問。
許敬宗下馬,卻是徑直往驛站而去。
驛站門口,一隊千牛衛攔住許敬宗。
“在下新任轉運使許敬宗,敢問衛公可是在驛站內?”
千牛衛似乎并不認識這位衣著普通,看著年紀也不算長,卻自稱新任轉運使的男子,許敬宗沒想到自己居然沒人認識,有些尷尬的一笑,摘下了一枚金魚袋亮出。
金魚袋,皇帝特賜給三品以上大臣裝金魚符用的。能佩金魚袋,那說明起碼也是三品大臣。
轉運使,正三品職。
年輕的千牛衛對許敬宗客氣了不少,“許轉運有何事,小的可代為通傳秦相!”
轉運使衙門號稱計司,主管鹽鐵、漕運、常平倉、專賣等許多事務,權柄很大,分了戶部、司農寺、太府寺等許多權利,尤其是轉運司于天下各道設立提舉常平司,使的權柄極重。
因秦瑯和戴胄、馬周這三任轉運使都做過宰相,故此大家習慣稱轉運使為計相。
許敬宗得了秦瑯舉薦出任轉運使,調回京師,這一路上也是快馬加鞭,在這京郊遇到了秦瑯的車馬,自然要來拜見一番的。
“煩請向衛公通報一聲,就說許敬宗路過拜見。”
“請稍等!”
千牛衛也沒敢怠慢得罪許敬宗,雖然他沒拜相,可誰知道會不會拜相呢,就算現在不拜,可三品的大員,那也是進入了朝堂核心的邊緣了。
秦瑯聽到稟報的時候,正在跟驛丞聊天。
大唐有相當發達的驛傳系統,凡三十里一驛,而如關中河南這樣的中原腹心之地,更是二十里一驛,驛站有驛馬驛車驛卒,還有驛丞專門負責管理。不過驛長只是不入流的小吏。
平時迎來送往雖多,可也沒有誰真把驛長當盤菜,難得遇到一位相公光臨,還能跟他主動的談起驛中情況,可是讓這小驛長十分激動的。
大唐的驛站承前代,立國之后,便恢復起四通八達的驛傳系統,大唐驛站有水、陸和水陸兼并的三類驛站。水驛有三等,陸驛有七等,七等的驛站,光驛馬就有七十五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