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京為中心,驛站四通八達的輻射開來,相當于是大唐的幾條高速信息網。驛站屬尚書省管轄,具體由兵部管理,地方上則由刺史、縣令等主管。
大唐的驛站還是比較特殊的,做為一驛之長的驛長,一般都是由本地相對較近的富戶擔任,有時還要靠關系競選,成功后,就可以拖家帶小的直接搬進驛站,負責管理驛站了。
而驛丁,則由附近的村民們擔任,這也是有工錢和好處的,類似于當府兵一樣,還得競爭上崗。
官方則主要負責管理和監督職責,地方州縣負責主管,而兵部、御史臺等衙門則負責巡視檢查。
驛站最主要的職責,就是通傳訊息,最主要的就是公文傳遞,大唐政府行政,主要就是以公文行政。
其次是烽驛傳遞,邸報流通。
驛站的第二個職責,就是交通接待了,主要還是負責過路官員們的食宿,驛站還承擔貢品運輸。
當然,驛站也有一些隱秘的任務,比如處決特殊犯人,有時皇帝會把一些流放的罪官在半路將他們殺死,接任務的一般就是路上驛站的驛長了。
驛站有時還要奉命檢查公文、路引等。
甚至,驛站有時也要承擔起捕盜緝盜的任務。
總的來說,大唐的驛站有點類似是一個富戶承包的站點。如今每個官方驛站旁邊,都還有一個郵遞站,這其實是承擔民間私人郵遞業務的,是秦瑯最先弄起來的,拉了不少家合伙,以東宮名義牽頭,鋪開的一個業務。
本質上就是生意,老百姓寄信啊,寄東西啊,都是可以接的,反正正經驛站是只接待官員,傳遞官方的公文消息等,可郵遞所卻什么業務都接,郵遞所同時還是公路旅館、飯店、修車店、藥店等。
“郵遞站對驛站有影響嗎?”
“回相爺,基本上沒有影響,我們各司其職。其實郵遞站開在我們旁邊,還有點好處,起碼有個伴。”
這驛長是當地的富戶,擔任這驛長后,每年能獲得不少養馬的經費等,其實收入還不錯的,這玩意相當于做生意,還不用交稅,甚至不要啥本錢。
驛馬是朝廷提供的,他們負責養,草料也有上馬拔錢,驛丁是當地百姓中招來的,也按標準有發錢。
驛長賺錢還是比較容易的,比如養驛馬等,正常都有的賺,再比如招待官員,食宿都有標準,也一樣有的賺。
郵遞站開在旁邊后,這些驛長有時還會利用自己的驛站,順便承攬點私活,驛丁們去送公文時,順便幫私營的郵遞站捎帶點信件、貨物什么的,這種順帶又沒增加成本。
“我大唐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驛站,二百六十所水驛,一千二百九十七所陸驛,八十六所水陸相兼,若每個驛站都能如這灞橋驛一樣經營的這么出色,兵部也能少操很多心啊。”
灞橋驛是一個七級大驛,擁有七十五匹驛馬,還有多輛馬車,驛站相當于是一個小城堡一樣,擁有占地很大的馬廄,倉庫都有數個,里面儲存有各種糧食和菜,客廳也擁有數個。
住宿區擁有多個院落,有許多房間,還有兩個食堂,這也是因為靠近長安城,往來經過的高級官員們多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