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李世民看來,有些威脅的味道了。
“陛下,臣向來以為權力需要制衡,宰相身為百官之首,更應當得到監督。失去監督制衡的權力,必然會導致**。臣便借此機會,開大唐一個先例,以后宰相被御史臺正式彈劾,則自請辭職,以便于御史臺不受干擾的公正調查。”
“這也是為我大唐司法公正,邁出有力的一步!”
這番正義凜然的話,讓李世民都有點小感動了,這才是為國為民的忠正大臣啊。
差點就相信了。
李世民嘆口氣。
秦三郎的嘴能信的過的話,這母豬都能上樹了。
“朕是相信你的,三郎!”
李世民話風突變,居然變的溫情起來,甚至還起身走到秦瑯面前,拉起他的手并肩在殿中漫步,“御史臺的這些彈章也都言之有物,但朕還是愿意相信這些只是誤解。”
“算了,這些彈章朕都留下了。”
秦瑯撇撇嘴,這就打退堂鼓了?
別介呀。
“陛下,臣雖為皇帝女婿,可也認為不能因私廢公,臣不是說氣話,而是真心愿意開個好頭,愿意辭職接受正式調查,等結果一出,各種無端指責便自然隨風而去。若是陛下把這些彈章留中不發,捂著蓋子,只會引發更多不好的猜測,于臣于陛下,都不好,于大唐,也不好。”
“你是不是又想偷懶?”李世民眼一瞪,“朕也知道你先前又要管著兵部,又要兼管東宮,還要管京兆府,又還要修大明宮,一人身兼數職,確實很累。可現在大明宮也修成了,你應當也能輕松不少了。”
“京兆府這邊,朕再給你選派個能干點的來做少尹,替你分擔,如何?”
秦瑯搖頭,一副又被陛下你英明識破了的樣子。
“別總想著摞挑子,你應當多學學馬周,天下官吏十萬計,宰相才幾個?能任宰相,這可是多少官員一輩子的追求。在其位,便好好謀其政!”
“這樣吧,朕調孫伏伽任京兆少尹,讓韋挺做吏部侍郎,你也不用再加檢校二字了,朕正式授你吏部尚書之職。”
劇情走向與原計劃不符,李世民倒也沒過于糾結,見招拆招。
敲打不成,改成了安撫。
“臣感激圣人信任,但以為此例不可開,否則后患無窮,臣被御史臺如此彈劾,陛下不但不派人調查,卻反而按住不查,還加臣職,此大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