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出去鍍金,卻沒趕上趟,一時半會是不會回來了,起碼也得把西域那些可汗、葉護、國王、俟利發啥的整的服服貼貼后才回來。
撿了個大便宜的侯君集卻在趕回長安的路上。
從魏國公府出來,剛到家,太子承乾卻上門來拜訪了。
“韓仲良請辭了!”
韓仲良一上臺就搞了個大新聞,成功把秦瑯給罷相了,只是他怎么也沒料到,御史臺里那群嘴炮也沒幾個省油的燈,很快就借著李玄道彈劾案,把韓仲良也逼的站不住腳,主動辭職了。
秦瑯看著承乾,嘴上已經長出了黑黑的胡須,聲音如今也完全變了,太子徹底的成為了一個男子漢。
“誰接替?”
“原本父皇準備讓長孫順德或劉弘基中挑選一人接任,可誰知二人卻都卷入了貪污案中,現在圣人準備從李績和張亮之中二選一。”
秦瑯聽完,倒是有點意外,這個張亮剛剛升任了兵部尚書,這又要去御史臺?還有李績做御史大夫?
他覺得承乾的消息有問題。
張亮是什么人,皇帝的忠犬啊,跟侯君集性質一樣的。而長孫順德和劉弘基什么人?德高望重的兩朝開國元老,頂級勛戚,之前就被皇帝借著宗室王謀反案,把這兩元老給干下去了,摁在地上摩擦了幾年,狠狠的教做人。
所以這之后兩人雖然起復,但已經被踢出了權力中樞,兩人在地方任職,也都很是低調了,雖然如長孫順德貪財好色的毛病也沒怎么改,但起碼不再如以前一樣,敢隨便對皇帝的權威置疑,敢對中樞的決策亂發表意見了。
御史臺這么重要的衙門,秦瑯不認為李世民會把這位置交給這兩人。
而張亮雖是皇帝心腹,但兵部衙門無疑更加重要,這是掌管軍政的衙門,李世民不會輕易放手。
至于李績。
說起李績,可就有話說了,李績的本事自然是沒的說,但也正因為他本事較強,而且特別關鍵的是當初歸唐的時候,他跟秦瓊等不一樣,秦瓊等人,或是單槍匹馬來投,或是帶著些人馬來投,但李績當年還叫徐世績,本來就是瓦崗寨的創始人之一,與翟讓、單雄信一起創建的瓦崗。
李績本是地方豪強,他家是當地郡中首富,奴仆數千,田地萬畝,有錢有勢,李績年紀輕輕的就到處結交朋友,恰逢隋末大亂,才十四歲的李績就拉著自家的人馬上瓦崗了。
在單雄信和徐世績這兩員悍將,尤其是徐世績的策略下,他們打劫運河,招兵買馬,搞的紅紅火火,后來連八柱國之后的李密也跑來投奔。
在李密的策略下,瓦崗漸成中原最大的勢力,計殺張須陀,逼降裴仁基,得到了秦瓊程咬金羅士信等一堆猛將。
只是后來李密敗于王世充,跑去關中投李淵,但當時瓦崗雖敗,但還有許多地盤人馬,徐世績當時因為跟李密關系不好,外鎮黃河以北的黎陽,擁有大糧倉黎陽倉,也是兵強馬壯。
李密敗逃后,徐世績堅守黎陽,收攏敗兵,依然還控制著許多地盤。再后來李淵派魏征去招降徐世績,還給他們父親封王,兄弟皆國公。可徐世績人聰明,硬是拒絕了直接歸附李唐,而是把土地、兵馬造冊,派人送到長安,送到李密手里,讓李密拿著獻給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