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招非常了得,讓李淵大贊徐世績的忠義,卻也暗藏殺機,把本來已是喪家之犬的李密,送上了死路。本來李密一無所有了,到了長安,也還娶了李淵的親戚,授了高品,就算沒了實權,起碼富貴不失。
可徐世績這么一來,就無疑提醒李淵,李密在外面還有很多弟兄人馬,還有地盤有勢力呢。
所以李淵那邊重賞徐世績,這邊對李密越發猜忌,最終用了一招欲擒故縱之計殺了李密,他先派李密去山東招降舊部,然后卻又半路追回,李密在長安,本來也沒啥想法。
可這離了長安,哪還愿意回去再做冷板凳,他幻想著回去徐世績那里還有地盤人馬,還能東山再起呢。
結果等他一拒旨意,馬上就被唐將半路截殺了。
徐世績也算借刀殺人,報了當年李密火并舊友翟讓,并砍了他脖子一刀的舊仇了,李密一死,他在李淵那里自然也就地位大漲。
不過在后來洛陽、河北皆連平定之后,李世績的地位卻開始有些尷尬起來。因為李世績在唐朝這邊的備注,始終就是一方割據梟雄,他被李淵劃分到幽州羅藝、江淮杜伏威這些人一個組的。
雖然歸附大唐,但有地盤有人馬,這些都一直是為李淵所忌憚的,所以李淵找機會殺了封吳王賜姓李的杜伏威,后來又把賜姓李的燕王李藝征調入朝,對于李世績,李淵是高爵厚祿的賞賜著,卻也一直很小心的提防使用的,對其的信任,跟秦瓊程咬金這些較單純的將軍相差甚遠。
而李世績這人年輕時吃過李密火并的虧后,也謹慎小心的多,絕不輕易站隊。在武德末年的太子秦王激斗之中,李世績始終保持中立,這也讓李世民對他心生不滿。
所以貞觀朝以來,李靖這樣以往李淵李世民父子都有些防范的大將,最終都還是重用了,可對于李績,卻一直按在并州。
李績已經在并州呆了六年了,雖然說并州地位重要,李績能以并州大都督府長史之職,久鎮并州十分難得,但如李績這樣在武德初,就已經在軍界排名前幾的大將,到現在一直都不挪窩,也充分的顯示其處境的尷尬。
李靖都已經封公拜相風光一輪,然后以一品銜的開府儀同三司致仕退休了。
李績雖然在新皇即位后立即把世字去掉,可到現在本品也僅是正三的金紫光祿大夫。
當年的瓦崗三巨頭,現在死的只剩下他一個,瓦崗出身的眾多兄弟,許多都成了公侯大將,可李績六年沒變動一下。
這個尷尬處境啊。
而秦瑯知道,歷史上,李績在并州一呆就是十六年啊,整整呆了十六年,皇帝就好像完全忘記了李績一樣。
直到李世民都快死了,他好像才想起來這么一個人,讓李績開始擔任新太子李治的輔臣。
整個貞觀朝,李績真的很獨孤寂寞,他的第二春是在高宗李治時期才到來,當時開國大將,除程咬金外,大多已經凋零,唯李績年輕又能打,特別是在山東集團里的資歷威望,讓李世民晚年安排他輔佐李治,以平衡國舅長孫無忌的關隴集團。
說到底,李績還是被李世民猜忌提防的,誰讓他又能打還年輕,最關鍵的是以前是當大哥的,皇帝潛邸班子里最能打的那批人,幾乎都曾是李績的小弟部下。
天無二日,大哥也沒有兩個,李世民要當大哥,李績自然只能一邊晾著,尤其是他在玄武門的表現,更讓李世民對他不信任。
“李績在并州鎮守表現挺不錯的,估計不會入朝,這御史大夫,我看十有**還是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