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修氏族志,是譜學,那總得按點譜學標準來啊。
魏晉以來,江南有僑姓,東南有吳姓,關中有郡姓,這些地方姓氏都成了當地世族地主的專用姓氏,尤其是在九品中正制的推行下,譜學就是士庶之間不可跨越的鴻溝,各家都有自己的家譜家傳。
隨便往上翻一翻,那都是世代顯宦,你要是誰家不能連續個三五代都出五品以上官員,你都沒法在這個圈子里混。而做為郡望士族,他們有個特權就是子弟做官容易,憑門第家世,直接就能舉薦入仕了。
魏晉南北朝,諸多朝代,哪朝不是以郡望論門第,從來也沒聽說過以官爵排姓氏的,都說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沒聽說過太尉秦氏、右仆射房氏、司徒長孫氏啊。
偏偏李世民就要這樣搞。
高士廉覺得這氏族志真的刊印出去,自己的名字印在上面,以后估計得臭了。但皇帝態度堅決,卻又無可奈何。
不管怎么說,這差事總算結束了。
再修改下去,他自己都得瘋了。
一千多家族,倒有小半是原來的寒門地主,這在過去,都是士族們羞于同伍的,如今好多甚至還排到了前列。
如宗室后族之下第一的歷城秦家,這在過去僅能算是沒落寒門小士族,如今卻已經憑借著父子皆宰相,官居太尉而居于最前。
其它的如程咬金、郭孝恪、李績等一大群原來的寒門、豪強、地主甚至是流氓無賴等也因為他們是軍功新貴,有著國公、二三品的顯職,而進入前列。
“拿去東宮書局雕版刻印,然后發行天下,令各州各縣皆收藏,并公示天下。”
高士廉無奈的應下,心里想著,這個氏族志一出,只怕以后再也沒有人好意思再論姓氏了。
“關于房相的海貿新政,阿舅覺得如何?”李世民突然問起。
高士廉答道,“臣覺得海貿市舶稅利豐厚,每年千萬貫計收入,雖有些弊端,可確實也沒必要因噎廢食,出現了問題,加以填缺補漏給予改進便好。”
“那關于沿海設立水師,你支持嗎?”
“海貿利潤豐厚,有不法之徒鋌而走險的走私甚至搶劫也是正常,海上不比陸上,尋常的軍府官兵以及官府巡捕等確實難以緝捕,設立水師是正法。”
李世民點頭。
先前有一股子風刮的很猛,紛紛要禁海,可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轉了風向,房玄齡又上市舶新策數條,事情也就跟著有了變動。
增設市舶司,增開港口,甚至是新置水師,這些李世民都有在考慮,大唐的府兵雖有六百多府,可本就主要設立于北方中原,尤其是關隴之地占了兩成半。江南之地,尤其是嶺南和福建一帶,其實并沒有幾個軍府。
偌大的福建道,甚至都沒有幾個縣,那個大山封閉的山與海之間地,地大卻人少,一個軍府都沒有。
這次房玄齡提議于東南沿海建立水師,倒是適合南方沿途地理,也可以填補那邊一直以來無兵的情況,對于朝廷加強對東南的控制,有不錯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