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讓兒子將來路更順,他甚至已經與太原王氏聯姻,為兒子向太原王氏訂了親。
為了給兒子訂這門親,李績可是出了血本,不僅給王家大量的陪門財,還對王家各方面照顧不少,最后還把自己的一個寡居的姐姐也改嫁給了太原王氏做續弦,那男人婚后,李績還走了好大關系,幫忙他出仕做了個瑯琊縣令。
為了兒子,李績也是用心良苦了,不但讓兒子棄武習文,又是換婚買婚王氏,又放下身段求秦瑯帶上李感。
“大郎還年少,何不送去國子監?”
“不小了。”李績說道,李感是入過國子監的,可李績還是希望秦瑯能夠征辟自己的兒子入他的巡使幕府。
觀風俗使雖只是個使職,可規格極高,幕僚屬吏更是來自于朝廷三省六部等要害部門,李感若是能被征辟進去做事,哪怕一年半載后使衙罷散,可這經歷也是十分寶貴的,重要的是,這不是一個入仕的良機。
大唐官員入仕的途徑有許多,門蔭、科舉、舉薦、征辟等等,科舉是近年的新興入仕途徑,但錄取的名額還是較少,而且科舉錄取后還要經過吏部試,并且科舉諸科里,現在也就進士科較受重視。
至于門蔭入仕,雖然對李感這樣的勛戚子弟來說才是正途,可規矩也較嚴格,比如要么國子監,要門三衛侍官,但不論是文或武,都起碼得經歷五到八年的一個熬打資歷的時間,才能算是正式釋褐出仕。
李績希望兒子能早點出仕,這樣趁自己年輕,還能為兒子多鋪點路。
秦瑯若是征辟李感入幕,也一樣屬于正途入仕,還有秦瑯照顧,更有不錯的歷練機會,還能免去起碼五年的熬資歷的預備官員身份等候。
李感雖然也就比秦瑯年輕幾歲,可此時卻一副后輩晚進的恭敬姿態站在一邊,比起他那兩個庶出的弟弟順文順思確實很穩重。
“大郎愿意來我幕府做事嗎?我這差事得跑遍沿海岸萬里諸州,可是很辛苦的。”
“請衛公給我一個機會。”李感認真的道。
秦瑯點了點頭,這就是貴族子弟的優越之處了,想當官其實就是一句話的事情,李感要當官途徑有很多,不一定非要找他,人家也只是想找個能做事的地方,而不是混日子的地方。
他對李感沒什么印象,可知道李感有個兒子還是很厲害的,武則天時起兵反武,改回徐姓,姓敬業,雖然最后兵敗了,連累著李績的棺材板都沒按住,被挖墳開棺了。
至于現在站旁邊的那個有些東張西望的李順文,這小子后來出賣了侄子徐敬業,所以武則天給他賜姓武,由李順文改叫武順文了。
秦瑯直接在宴席上,拿來紙筆,當李績面給李感寫了一封征辟文書,直接征辟李感為他使衙幕府的參軍事,從九品下職。
雖是流內最低官職,可卻也是實打實的職官,一般的勛戚子弟在三衛當侍官,名義上是七八品,可實際上番上宿衛熬五到八年正式授官出仕時,往往也只是授個從九品下。
這就好比上柱國雖視二品,但若真要授職,卻只能授正六品官,而且還得起碼番上滿五年之后才有資格。
李績對于給面子的秦瑯非常高興,非要跟秦家結親家,說次子李思文還沒說親,想要向秦家求娶秦瑯的妹妹,以結秦晉之好。
面對李績如此主動的示好聯姻請求,秦瑯沒直接拒絕,但也沒直接答應,卻只說這事得先去信劍南問老爺子。
“叔寶跟我多年兄弟,這事他肯定能答應。”李績哈哈大笑,這事似乎就這么成了。
李績家本就跟太原王氏聯姻,而秦家也跟博陵崔氏聯姻,現在秦李兩家又聯姻,李績雖然在太原茍著,可明顯也并不甘于寂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