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
太極宮甘露殿。
“宅家,太子殿下覲見!”
李世民聽了搖搖頭,“召!”
承乾進殿,年輕的面龐上帶著一絲激動。
“關于秦瑯的事,朕不想再多說。”皇帝搶先道。
承乾拜禮,“兒臣覺得衛公忠心為朝,圣人卻屢次貶謫,難免會寒忠臣之心。”
“承乾,你難道不知道秦瑯在遼東這么一搞,現在弄的朝廷有多么被動嗎?高句麗的使者到處嚷嚷說我大唐欺負他們,說我們以大欺小,無故侵犯。”
“圣人不也常教導兒臣,大國也要以利益為先嗎?大唐早晚要與高句麗一戰,早晚要收復遼東,報中國子弟征遼之仇。如今衛公出巡,尋到機會,先發致人,以無損而拿下卑沙重城,這是有功而不是有罪。”
李世民起身,背著手在殿中踱步,兒子長大了,已經敢跟他爭論,這是好事,但也讓皇帝有些感嘆,時間過的真快。
兒子已經幾乎與他一樣高,裴氏甚至已經為承乾誕下一女,他李世民也已經做了祖父了。
“大郎,你知道朕為何重用秦瑯、長孫無忌還有侯君集、張亮這些人嗎?”
“你又是否明白為何朕會讓蕭瑀數拜數罷?”
“你不知道,你還年輕,有些事情就要多看多學。皇帝雖貴為天子,但權力并不是憑空來的。皇帝要治理天下,靠的是治權,治權從何而來?治權說白了就是人事。”
皇帝并不是靠那個頭銜就能擁有權力,否則為何太上皇會被趕下御榻?為何楊廣會被弒殺?
李世民是自己宮變爭奪到的皇位,在御榻上也坐了六年了,對于皇帝的權力本質越發的深刻了解。
皇帝任命官員管理百司諸州縣,代皇帝行使治權,掌控天下。
太上皇當年就是被李世民奪了治權,而李世民能奪權,關鍵是先奪了其中關鍵的兵權,再有一個,也是李世民軍功著著,在朝野威望極高,甚至不論是宰相還是大臣將軍們之中,已經有許多人是他李世民的人,皇帝的治權,其實早就已經被他分掌了大半。
皇帝失了治權,也就失了天下。
“圣人,衛公向來忠心耿耿······”
“朕當然知道,否則你以為秦瑯憑什么能五拜五罷宰相?朕眼睛很明亮,看的很清楚,秦瑯有才能,也聰明識時務,最重要的,朕知道秦瑯是自己人。他爺倆都是秦王府舊人,皆朕之心腹,秦瑯更是朕的女婿,也是你的老師,朕難道會不知道他忠心可用?”
對于皇帝來說,誰是忠心可用之臣,這點非常關鍵。
李世民當了六年皇帝,主要干的就是一件事情,不斷的調整人事,選有能力的人提上來,把忠心的人放到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