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歡有些勉強的笑笑。
“你也別失意,陛下敕封衛王封建流求開國建藩,世襲流求都督一職,他很快就會前來就藩之國,在上游營建新城,還會帶來許多人口、工匠、奴隸等。當然,流求這么大,也離不開你們的協助。陛下授你為流求都督府長史,這也是個要職,你可要好好干。”
流求有刺史州提升為都督州,秦歡從刺史變成了長史,心理有些落差,但也很快調整了心態。
那畢竟是一位親王。
秦瑯告訴他這位衛王是宗室旁枝,過繼給皇帝胞弟為嗣的,論輩份是皇帝繼侄。
皇帝大筆一揮,把淡水平原都劃給了衛王做封地,他封流求都督,名義上整個流求島都歸他統管。不過皇帝也知道這島較大,所以實際上只圈了淡水平原做為衛王的直轄封地。
衛王會在中秋節前趕到流求島上就藩,這樣一位親王就藩,肯定會帶來許多屬吏隨員。
到時能讓流求熱鬧不少。
按照皇帝最新擬定的世封之法,世封都督、刺史許開國建牙,置幕府辟屬吏。
這些世封的皇親功臣們,世封邊疆,開國立府,可以有自己的國官。
諸藩的國官就是他們管理封地的班子,所有封侯國官品級為視品,就如勛官一樣,視某品級,享受相應的服飾規格待遇等,但封國官如果轉朝廷官職,則要先在吏部銓選侯官,并且跟勛官一樣要降等侯官。
比如勛官里的上柱國是從二品勛,但如果授職,降三大階,則最高只授六品官。封國官也差不多,表面視品挺高,實際是虛高。
封侯國官以長史、司馬各一人,掌統府僚,綱紀職務。
下面則還有掾、屬于,各一,各通判三曹事務。
又有主簿一人,掌覆省書教。有記室參軍二人,掌表啟書疏。
下面還有錄事、六曹參軍事各一人,參軍四二人,行參軍事四人,典簽二人。
基本上與州衙官吏班子配置相同,視州衙官吏品級,許諸侯自己征辟幕僚,但若轉朝廷官職,卻要降好幾級。
此外,封侯還允許擁有自己的衛隊,置親事府與帳內府各一,二府皆設典軍二人,副典軍二人,親事府親事二百三十人,帳內府帳內六百七十人,另還有各有隊正、旅帥、校尉等。
另世封功臣還有一套府官,有家令、大農、尉,丞,學官長,食官長、廄牧長、丞,典府長、丞,典衛、舍人、錄事,府、史等府吏。
秦瑯收到承乾從長安發來的信件,里面很詳細的說明了這次朝廷的調整,與之前的做了很大的改動。
其中最讓秦瑯關注的還是軍隊,原先除了親事和帳內兩府外,諸侯藩國還允許擁有衛隊,按級別擁有一到三軍,數量為一到三千人不等。
而這次李世民直接把這封國的衛隊給罷了,只保留了帳內和親事這兩個衛隊,數量為九百,加上各級軍官以及一些有品級的執仗親事等,其實剛好一千人。
但這一千人只是一個限額,實際上兩府衛隊要由諸侯自己招募自己養,朝廷完全不管了。
還有一個很大的調整,那就是府、國兩套諸侯屬國,朝廷把國官系統,直接納入了朝廷體系,實際上只讓諸侯們自己征辟府官,而封國的長史司馬錄事參軍等這些有視品的,全由朝廷吏部選派,諸侯可以自己舉薦,但決定權在吏部。
這實際上是先狠砍了諸侯們軍事上一刀,然后又在行政上又開了一刀。
最后還特讓御史臺于每個世封功臣的封地派駐巡察御史一員,負責考核官吏,督查訴訟等。各道常平司則還于各世封州派轉運使一員,負責稅賦征繳等。
皇帝對世封都督和刺史,收走了不少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