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肥沃的平原卻連飯都吃不飽,秦瑯很鄙視。
坐在沙灘下的草亭子里,秦瑯開始規劃設計未來的流求州,先從淡水港開始。
“三郎,你瞧這海鮮真不錯,退潮了,跟著趕海一趟,就能撿這么多。”阿儂夫人笑著提著一個桶過來,里面是她剛趕海撿的許多海鮮。
好幾種螃蟹,還有一些八爪魚,還有一些海蠣,甚至還有幾根海帶,另外還有十來條各種海魚,居然還撿了好幾個海星。
東西雖然都不大,可那鮮活水靈的,看著就讓人喜歡。
陪同的管事妻子在一邊笑著道,“這里的番子以前都不太喜歡吃這些雜魚雜蝦的,基本上不吃。”
“那是他們不會吃,若是吃過三郎做的海鮮,肯定不會這么浪費。”阿儂夫人來自交州山里,以前其實也很少有機會吃上新鮮的海鮮。可自從跟了秦瑯,倒是開了葷。
秦瑯笑笑,“做個海鮮粥不錯了。”
這讓他想起個事,據說解放前的上海窮人,就只能吃大閘蟹充饑,雖然這可能是個笑話,但大唐此時沿海地區的百姓,確實是比內地,尤其是遠比中原百姓日子苦的多。
捕漁其實并不容易,最重要的一點,捕漁不但得需要漁網漁船這些工具,而且限于運輸能力等,漁獲并不好賣。
漁民們最大的問題不是捕不到魚,而是難以及時變現,鮮魚一般是難以離開海港的,漁民們也只能把魚弄成咸魚干賣,但咸魚干加工也較麻煩,并不容易。
沿海地區又大多缺少田地,漁民們多數都較窮苦。
尤其是這時不時來一場臺風什么的,可能就會把那簡陋的房子給掀飛了。
海邊的人不缺魚蝦,大魚大蝦都有,但缺糧。
中原人可能覺得海鮮粥是美味,但對于沿海的百姓們來說,那只是無奈的苦日子罷了。
如何把漁產品變現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當然,解決糧食也是重中之中。淡水是平原盆地,不缺肥沃的耕地,這里缺的其實是農耕的技術。
需要從中原引起牛馬犁田,需要引進先進的耕作技術,以及優良的稻種等,相比起那些番人刀耕火種這種原始的種植技術,從中原引進新技術后,有牛馬挽犁深耕,這些肥沃的土地,就能立馬變成糧倉。
中午。
秦瑯便親自下廚,用阿儂夫人趕海撿來的小海鮮,做了一鍋海鮮。
沒什么調料,卻是原汁原味的鮮。
秦歡被秦瑯叫來吃飯,很是拘束。
特意沒有分餐,一張八仙桌坐著,只是放了公筷公勺,可這么個小舉動,卻讓秦歡感覺三郎真沒把自己當外人。
一下子就接近了許多感情。
“朝廷回復到了,我向圣人請奏設立流求州一事,已經得到批準。不過關于你出任流求州刺史一事,未能通過,有些遺憾。”
秦歡夾著一只小八爪魚,聽到這消息手不由的抖了一下,八爪魚掉在了桌上。
“抱歉,手抖了下。”
“沒事。”秦瑯道,“陛下已經下旨,敕封衛王殿下封藩流求,永鎮海東,世封流求州都督,將于淡水河中游的平原建一座流求城,整個淡水平原都將是衛王的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