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五府下各設一軍,下設軍、守捉、鎮、戍等,邊軍總額兩萬人。
團結兵每州編練一千起,總共四萬八。
在貞觀之前,嶺南一個折沖府都沒有,后來也就廣、桂、交駐了一些官兵,現在朝廷這是要正式開始嶺南的駐軍計劃,府、邊、鄉兵完善。甚至連軍費這塊,都已經做好了分配,邊軍軍費,朝廷和地方各負責一半,鄉兵由地方州縣和五府以及朝廷分負責三分之一。
府兵則由五府分授土地,免其稅賦,五府和朝廷各負責平時訓練等的開銷一半。
團練基本上是由各地俚帥豪強們統領,也是他們以前的私兵、部眾改編而來。府兵三分之一由中原遷來,三分之二在地方上點選或募選。
邊軍部份自嶺南各折沖府中輪調,部份自中原輪調,還有部份征選嶺南地方團結兵。邊軍的衣糧器械馬匹皆由朝廷和五府負責。
這個架構立起來,秦瑯這個五府經略安撫處置使,才算是把嶺南三廣之地給抓到手里。
“諸位,嶺南多金銀銅鐵,又有沿海商港貿易之利,所以我們要發展,不能只靠種點稻子,那養不了家,而且許多地方也都是山多地少,所以我們靠山得吃山,靠海得吃海。”
“先前我也跟大家說了,我們要沿海打造十幾個大沿海貿易商港,于西江等內河要建立十幾個內河運輸貿易港,除此外,我們還要依托我們地方上的優質資源,建立起我們自己的優勢產業。”
“比如說我們嶺南多鐵,廣東鐵礦多集中在瀧州羅定,端州云浮,韶州湞昌、曲江,廣州懷集,恩州陽江等地,各地多優質鐵礦,但現在開采不足,冶煉上更是不成氣候規模,只能簡單開采,粗糙加工成鐵錠,還要千里迢迢的賣到嶺北中原去,我們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得到的卻是最少的報酬。”
秦瑯這話,讓一眾人都是大為點頭。
比如談殿和陳龍樹家族還有馮家之前一直爭奪的羅竇洞一帶,那里便是俚僚人聚集區,山高地險田少,卻擁有許多優質鐵礦,但各家爭來奪去,鐵礦一直是由當地俚僚人簡單開采,根本賣不到什么錢。
守著金飯碗要飯,著實讓人氣惱。
“我有一個計劃,我們聯合起來,各家籌資入股,從中原引進優秀的工匠,以及開采冶煉的設備,這樣我們就能提高鐵礦的開采。然后各地開采出來的鐵礦經過粗加工后,沿各地河流匯入西江,最后集中于廣州。”
秦瑯拿出一副地圖,指著廣州番禺邊的靈洲山,這是珠江入海口附近沖出的大片沙洲,這片沙洲日積月累,如同一個巨島,還在每年不斷加大,隨時有形成一片新陸地的可能。
“我計劃在這上面建立起一個冶鐵加工的中心,專門設立一座冶鐵鎮,名字就叫佛山鎮。”
各地鐵礦開采、粗加工后的鐵料依靠內河水運,匯集珠江海口的廣州城外靈洲山,在這里加工鑄造成各種各樣的鐵器,然后從廣州港發出銷售,既可內銷中原,也可直接供應嶺南,還可借廣州港外銷海外。
“選擇在靈洲山建佛山鎮,是為了集中。”
產業集中形成規模,完善產業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這一套有些人明白,有些有不明白。
但還是不少人能看出秦瑯野心很大,僅廣東的鐵礦,都分布在廣州四周的山區,比較分散,但恰好可能通過內河水網集中到廣州,而廣州又有海港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