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町地跨滇黔桂交,從先秦時就存在的一個強大部落聯盟,西漢時內附,因協助漢朝平定西南叛亂而封其首領為王。
漢末王莽新朝對句町改為正縣,句町不服,漢句進行了長達九年的戰爭,遭遇三次大敗,從此句町一撅不振,內部分裂,雖然延續到了南朝梁時代,但早不如前,甚至在隋唐時被中原稱為了僚子部。
秦瑯也想不到,一盤散沙式的句町諸部,居然因為唐軍的征討戰敗,反而團結起來,并出來一個儂三娘的厲害女子。
“幸好廣源州有三郎此前修建的高平堡,硬是牽制了五萬僚軍主力,否則只怕已經攻入左溪諸州寨了。”
高平堡當年是秦瑯當年南下封地時,滅掉了左溪上游的金龍垌儂家后,扶持左溪蠻王之子建立的一個新州后,他與其合作在高平壩子開采金礦,并在那里修筑了一座棱堡,名高平堡,并在那里屯田。
當年秦瑯也只是覺得高平壩地理獨特,位置險要,所以有機會就安插了一步伏棋,沒料到如今倒起了大作用。
句町兵分兩路,大舉東進襲擊,攻向左右兩溪。
北路攻右溪,南路攻左溪。
北路軍由儂三娘親領,一路所向披糜,連破雙城州、添州、歸樂州、侯州、田州,殺到了橫山(百色田東),上次跟隨著秦家殺進句町的右溪蠻王們,這次被打的措手不及,狼狽不壩,紛紛丟盔棄甲而逃。
南路軍由土僚和沙人聯合進攻左溪上游,土僚也是先前被打的狼狽而逃的句町一部,這次拉了援軍回來,也是十分兇猛。
一連攻破數個唐朝新設州縣,奪回了不少丟失的寨垌,可在他們攻入了左溪上游后,卻在高平堡下吃了大虧。
高平堡并沒有多少兵馬,城堡也很小,但秦瑯在那里移來了不少中原百姓,多是采金人和其家眷們,墾荒屯田,開市商鋪,大家拖家帶口在此安家立業,移民們修建的也是秦瑯替他們設計的土樓圍屋,平時聚居生活。
一般的賊匪蠻人都不懼,個個帶刀而鋤,帶弓而獵。
上次攻入僚子部,就有許多高平堡的屯民子弟也帶著獵弓柴刀長槍加入隊伍,也收獲很豐,擄得不少牛馬奴隸和銅錢土布等。
僚人反攻,他們防范及時,動作很快。
所有青壯都一起防守,依托高平堡,十幾個屯莊武裝防御,土僚和沙人號稱五萬人,可硬是沒能一鼓而下。
幾次強攻,在高大堅固的土樓圍屋和棱堡前,死傷慘重。
“須立即召集兵馬反擊!”李大亮很強硬,過去幾年,他一直在安南跟和蠻與僚子部交手,從不手軟。
上次他一手策劃的討伐僚子部,成功開辟十三個州,這才多久,請功的奏章才剛送進長安,這轉眼僚子部就打了他一個響亮的耳光,必須得殺回去。
“這邊的事情也差不多定下來了,我得立即回交州。”
李大亮判斷,這個儂三娘出現的突然,僚子部的進攻也有些讓人意外,他估計僚子部既然大舉反攻,那么和蠻部肯定也會趁機出兵。
“幸好三郎你已經把廣州這邊搞定了,否則兩頭亂,還真會十分棘手。”
李大亮說走便走,與秦瑯簡單的商議了一下后,當天就離開廣州返回交州。
這次秦瑯召集三廣的主要官員前來廣州議事,雖說是為理順嶺南的基礎,可也確實造成了邊地的一些防守上的問題,讓句町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