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盎等在京城坐不下去了,紛紛上奏請求回嶺南協助平亂。
出人意料,皇帝按下表章,好言安撫一眾土王,卻并沒讓他們回去。
“這個時候回去,是幫忙平亂,還是添亂呢?”
李世民冷哼兩聲,將這些奏折全都扔進了一口木箱子里。
翰林大學士岑文本帶著幾個翰林學士在一邊協助皇帝批閱奏章,岑文本雖然不再入政事堂為相,可卻直接搬到了皇帝的甘露殿里協助辦公。
朝廷公文奏章,政事堂商議決策給出處置意見后,送到甘露殿,還要翰林學士們再過目一遍,負責替皇帝貼黃,把奏章分門另類,提煉大綱,用一張小黃紙貼在奏章封面上面。
皇帝一般只對重要的奏章親自批示,一般性的奏折,如果看過貼黃后覺得沒必要,便會交給翰林大學士岑文本或皇太子承乾代為朱批。
最近嶺南那邊上的奏章特別多,嶺南官員秘密上呈直遞皇帝面前的秘奏也多。秘奏的內容岑文本和太子也沒資格看,都是密封后直接呈送到皇帝面前的。但其它公開的奏章他們都看過。
對于嶺南最近發生的眾多事情,岑文本很重視,所有關于嶺南那邊的奏章都要求翰林學士們認真處理。
“圣人,句町叛亂,此由皆由李大亮而起,而若不是秦瑯一至廣州,就立即將嶺南大小官員皆召往廣州城,導致邊地無官吏任守,也不致于讓句町有機可乘。此事,秦瑯有責任!”
岑文本很不客氣的參秦瑯一本。
對于句町叛亂,嶺南如今的亂局,他建議召回秦瑯,下旨訓斥李大亮,然后派一員重臣前往嶺南宣撫僚子部,放馮盎陳龍樹等土王們返回嶺南,如此嶺南亂勢可定。
李世民皺著眉頭。
嶺南如今紛紛亂象,其實并沒有讓他多擔憂,不管是李大亮還是秦瑯,有一個就足夠鎮住嶺南了,何況現在有兩個,又有新編水師艦隊在那邊,翻不了天。
恰相反,嶺南如今亂象,這正是朝廷重立嶺南秩序的大好時機。
不破不立。
嶺南的局面,必須有一個新的開始了。
岑文本只想著如何讓嶺南安穩,而秦瑯做的卻是如何讓大唐真正完全掌控嶺南,兩人的見識相差太大。
秦瑯曾經是第一任翰林院大學士,比起岑文本這個第三任大學士,確實強了許多。
論起文秘工作,岑文本比秦瑯強,但論起這種大局觀,岑文本還是差了許多。
皇帝拿出自己的小筆記本翻看。
這是秦瑯南下嶺南后,他記錄的一條條筆記,遠征流求島,朝廷開疆三州,拓地數千里,新增編戶十萬戶。他的皇家內庫,都增加了百萬貫進貢。
而后秦瑯入廣州,平光明邪教,前后查抄的教堂莊園據點無數,查封的田宅產業商貨等價值數千萬貫,秦瑯讓人運了一船又一般的折現輕貨上京,珍珠象牙犀齒玳瑁珊瑚寶石黃金白銀香料等等,價值千萬貫。
光這兩筆進貢,就讓李世民十分高興了,何況他高興的不止是秦瑯進貢的錢財,而是光明教如此龐大的地下勢力,嶺南嚴重的走私海商集團被打掉,讓朝廷對嶺南又增強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