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了就訓練,練累了就吃,吃了就睡。
一天又一天。
轉眼就半個月時間過去。
這天一大早,緊急的號聲驚醒了少年們,經過半個月的打磨,他們倒也沒有慌亂,訓練有素的開始起床疊被,穿戴裝備。平時的訓練中,經常有這樣的訓練,大家在犯錯挨罵挨打中最已經適應了過來。
趕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了校場,本以為又只是個訓練,誰知道這次卻是真的有任命了。
劉小三所在的營與其它幾個營合編,一共是一千五百人,得到了前往高平堡的任務。
南海水師的牛見虎自交州出兵,沿錦江北上,攻入句町腹地后,往東而來,目前已經與高平堡的武安州守軍順利會師于高平西北百里的平孟寨。
劉小三他們一千五百人的任務,就是押送一批糧草軍械前往平孟寨,負責接防平孟,協助配合高平堡與牛見虎的下輪攻勢。
他們正計劃進攻安德州(那坡安德鎮),若安德州收復,則右路句町蠻退路被斷。
若是龍州那邊也順利拿下,則從龍州到安德州的這些句町蠻將被包圍。
從鎮南關到高平堡平孟寨,足足三百二十里路,水路只到七溪,七溪陸路百里可進入平而江河谷沿江而上抵平孟,也可直接走一百五十里陸路到高平。
但不管哪條路線,都并不近。
軍令如山。
營中開始分放武器裝備,分發干糧。
劉小三他們也到各營去領取個人的裝備,他來時從家里只帶了把樸刀出來,到了鎮南關大營后,又補充了一把橫刀。
此時來到倉曹參軍處,發現要領的人個裝備太多了。
步槊一桿,橫刀一把,短刀一把,硬弓一把,箭三十支,備用弓弦三根,圓盾一副。每人還配三根皮條,這是抓俘虜用的。
另外每一伙還給他們配了幾匹馱馬,用來馱運裝備糧草。
每人隨身攜帶五日干糧外,一伙還要馱上百天的口糧。其它的如馬盂,藥袋、鹽袋、火石、磨刀石、毯子、被褥、毛氈、麻鞋、草鞋、水袋······
而每一個五十人隊,還要攜帶帳篷五頂,飯鍋五口,甚至有搶莊稼的鐮刀,五金工具箱,木工工具箱等。
看的劉小三他們眼花繚亂,雖然參軍們說,比起大唐正規府兵出征的裝備,這些簡陋的過份,可劉小三他們還是覺得,裝備太多太雜太好了點。
一伙的馱馬就配了四馱啊,每隊還另配有一個馱隊。
“多么?咱們大唐府兵的標配是每伙自備馱馬六匹,出征時朝廷每伙再補四匹,實際上相當于一伙十名府兵一個人就配有一匹馱馬了,自備的騎乘馬不算。隊級旅級團級營級,還各有運輸的馱隊、車隊。軍官們、騎兵也各另有坐騎,騎兵甚至還都有備馬······”
各兵種的裝備也更多更精。
比如一名長矛手,他便會配主戰的步槊一把,長矛一支,另外橫刀起碼配三把,還要配軟硬弓各一把,還有其它許多裝備。
而如果是弓弩手,就要配擎張弩一把,硬弓一把,軟弓一把,橫刀一把,光是弩釘和箭支,就超過百支。
更別說府兵們,普遍裝備鎧甲,從皮甲到鐵甲,基本有甲。
而如劉小三他們,因為連鄉勇都算不上,只是臨時征召起來的中男,頂多算是民夫之列,但因為要上前線守城助戰,所以這次武安州開庫府,發放武器,也是按戰時輔兵標準發的。
甲基本上沒有,但刀槍弓盾都保證有,不管是槍兵還是刀兵還是弓手,刀槍弓盾保證人人一件先,長矛手多一桿步槊,刀盾手多一柄刀一面盾,弓手多一張弓或一把弩。
其它的裝備比府兵來多有減配,可基本上的也都挺充足,連馱馬都是一伙四匹來配的。
帳篷、毯子、鞋子等,也都有。
這些都是都督府的裝備,用完要還的,損毀也得記錄,屬于暫借給他們的。
甲沒有,但是盔還是一人發了一頂。
“給你們一天時間準備,明日一早,四更造飯,五更出發。”
“限你們七日內抵達平孟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