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二十里路,限期七天,日行得四十六里。
“七天三百二十里,會不會太急了點?”
營中大帳里,有身披鐵甲的騎士對阿黃問道。“兵法有云,卷甲而趨、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趨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啊。”
這位騎士出身關隴將門,也是長安一位豪門的婢生庶子,來到安南成為了秦瑯的封臣騎士,這次他就受命帶一千五百鄉勇民夫前往平孟寨。
身為將門子弟,以前雖沒上過戰場,可兵書總是讀過許多的,對于行軍速度,他還是比較了解的。
一般來說,就算是較為精銳的府兵,一天正常行軍速度也就三四十里了,而現在阿黃給他的任務,是帶一千五百人攜帶百里糧草器械,七天趕三百二十里路。
雖說從鎮南關到高平堡,有一條還算順暢的道路,可從高平到平孟,還有百二十里呢,那路可就非常不好走了。
一群鄉勇民夫,攜帶全副裝備,一天得趕四十六里,這速度基本上趕上府兵要求了。
誤了軍期可是非常嚴重的,騎士也不敢大意。
阿黃輕笑了笑,“不要跟我紙上談兵,孫武兵法是武將圣典沒錯,可也不能只看孫子兵法。”
那位騎士剛才所引用的是孫子兵法里的軍爭篇,阿黃其實也是聽秦瑯給子弟們講過的,孫子說大凡用兵,先機最為重要,從將帥接受國君命令,到征集民眾,組織軍隊,再到同敵人對陣,這個過程中,爭取先機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
其困難之處在于要把迂回的彎路變為捷徑,把不利變為有利。
所以用迂回繞道的佯動,并用小利引誘敵人,這樣就能比敵人后出發而先到達所要爭奪的要地。
軍爭很重要,但軍爭也很危險。
如果全軍整裝卻爭先機,就不能按時到達預定位置,如果輕裝爭利,則輜重就會丟失。
收起鎧甲日夜兼程,走上百里去爭利,三軍的將領都可能被敵俘虜,強壯的士兵先走,疲弱的士兵隨后,其結果只會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到達戰場。
走五十里去爭利,上軍的將領會受挫折,只會有半數的兵力能趕到。
而一天走三十里去爭利,也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能趕到。而軍隊沒有輜重就不能生存,沒有糧食更不能生存。
孫子的總結,就是軍爭很重要,但也同時十分危險。
一天行軍三十里,都已經被稱為危險了,這個速度,還可能是要拋棄后勤輜重糧草這些,并且會讓士兵疲憊不堪,甚至可能有三分之一掉隊。
就算趕了三十里路,但軍隊這時也缺少了作戰的能力了,故此危險,若是趕五十里,一百里,那基本上就更加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