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阿黃讓一群民夫,一天行軍五十里,還要帶上一百天的糧草輜重,確實很讓他為難。
“老郭啊,你是將門子弟,所以也清楚孫武的兵法,是以戰國之時的戰爭總結出來的,講的也是戰國時代的戰爭。那個時代跟我們現在相距近千年,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比如說這后勤糧草的運輸方面,我大唐堪稱遠邁諸朝,你們雖是鄉勇民夫,可一伙十人都配有四馱馬,隊旅團營還各有馱隊,所以后勤輜重糧草這塊,其實根本沒有問題了。”
“再者,軍爭篇里不也說了,不熟悉山林、險阻、水網、沼澤等地形的,不能行軍,不重用向導的,不能得到地利,所以,用兵作戰要擅于用詐,采取行動要取決于利嘛。因此,軍隊行動迅速時要像疾風,行動舒緩時像森林,攻擊時像烈火,防御時像山岳,隱蔽時像陰天,沖鋒時像雷霆·······”
阿黃指著沙盤。
“我現在讓你七天行軍三百里,可實際上相當于是在我們境內行軍,境內并無敵軍,不用擔心遇到埋伏襲擊,沿途也還會有補給,道路也十分通暢,又有向導,咱們的人雖半數是中原移民,可也多早就適應了這邊的天時氣候,熟悉這邊的地理,你說,一天難道還走不了五十里?”
“我大唐驛站,步驛一天都規定最少五十里路!”
“如果沒有馱馬,負重甲械糧食,那一天負甲背糧也得走三十里,現在你們其實相當于輕裝步行,一天五十里都是少的。”
當年白起華陽之戰,曾率軍八天行八百里,而曹操追劉備,更是五千精騎一日夜行三百里,重創劉備軍。
而西漢冠軍侯霍驃騎萬騎出隴西,轉戰六日,行軍千余里,殺折蘭王,斬盧侯王,執渾邪王子,捷首虜八千九百六十級,收休屠祭天金人,六天轉戰千余里,還打了這么大的勝仗,一天起碼行軍作戰近二百里了。
就算秦尺、漢尺較唐尺短些,可其實行軍速度依然還是很厲害的。
影響行軍速度的一是負重,二是訓練水平。
一支精銳的隊伍,能夠長時間行軍而不亂,但若是一些缺少訓練的隊伍,就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走錯路都有可能。
而阿黃認為前往孟平寨的這一千五百人,雖不是府兵,可也都是青壯少年,能吃也能打,訓練還是可以的。
更加上這些青壯,其中不少都是平時有過軍事訓練的民兵或預備役,對于旗鼓號令等是較為熟悉的,不會行軍時鬧的亂糟糟。
更添他們走的這條路是一條新修的道路,平坦無險,兼之沿途有補給,又不會有危險,還有熟悉的向導等等。
在這么多有利的條件保證下,一天行五十里,都已經是按最低標準來算了。
要是加快點,一天百里都也是有可能的。
“我們的這些小伙子們,還是很訓練有素的,就算夜間點起火把行軍,都一樣沒問題,別人一天走走停停,可能也就行軍三四個時辰,我們卻起碼能保證行軍六七個時辰,一個時辰按最低十里路計劃,六七十里不是很輕松嗎?”
“況且我還給你們特批了每人十天的炒面,有這玩意連做飯的時間都不用了,又能多走一個時辰了。”
阿黃的理由也很充分。
他雖然派出的是一群鄉勇民夫,可卻給足了保障,有馱馬解決負重問題,境內行軍不擔心安全,有向導不怕迷路,鄉勇民夫都是熟悉地形氣候的不會水土不服,雖是鄉勇民夫可也多是預備役,都受過基礎的軍事訓練,熟悉軍鼓旗號,能聽懂指揮等等,各種有利條件下,一天百里都是能趕一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