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北方擅騎南人擅舟。
但是在嶺南,尤其是在邕州以西的左溪句町一帶,屬于山地地區,雖說有左溪、南盤江等河,但這里的蠻子并不怎么擅長舟船,頂多是些沿江河的溪垌蠻會劃劃獨木舟、小竹排而已。
山地的特殊性,加上茶馬商道的延伸,倒是讓這些蠻子擁有不少馬幫。句町蠻們甚至還擁有象軍,騎兵也是有的。
只是他們的騎兵跟中原的騎兵又不同,中原的騎兵的馬那都是高頭大馬,好的戰馬主要是河套馬、河西馬,或者是突厥馬、契丹馬等,要不就是青海馬,甚至是大宛馬。
中原的河北山西河西隴右朔方等地甚至是山東等地也是產馬的,淮南山南劍南也產馬,只是馬就要差一些。
但是這邊蠻子們的馬,多是本土馬,這邊獨特的山間壩子地形,甚至是云貴高原山區的特殊氣候,造就的是這邊的馬一般較為矮小,但耐力很好。
比不上那些河西馬河套馬的爆發力沖擊力,可體型小卻也更適應險要的山地地形。
號角聲響起。
句町蠻開始擂動著一面面銅鼓,做為早在先秦時代就掌握了高超銅冶技術的句町諸部,曾經也是云貴高原一霸的,他們的戰鼓技術比起嶺南的俚僚蠻子們的銅鼓還要發達。
一面面大銅鼓花紋精美,有一些甚至有著悠久的傳承歷史,能夠說一聲是傳自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那上面精美的花紋甚至是他們那悠久的歷史記錄,只是早湮沒在歷史之中,好多人都看不懂了。
一隊又一隊的句町騎和左溪騎在集結,向著三角洲殺來。
還有更多的接到命令,從其它幾處埋伏的地點坐船或木排過江而來。
兩蠻三萬多人馬埋伏此處,騎兵本來倒不少,最有威力的象兵沒來,但輕騎卻基本上都來了,只是先前分散于各處埋伏,之前也沒料到秦瑯識破埋伏后,不但不走還又敢上來。
輕騎們錯過了最佳的沖鋒時間。
不少騎兵們接到命令的時候,連鞍都沒給馬披上,都以為唐人不怕死過來,一會肯定是場正面硬戰,而那的地形不適合騎兵。
騎兵們等著看熱鬧呢,哪想到第一場讓他們出戰。
動作快的已經翻身上馬開始向唐騎沖去,動作慢的還在取鞍找馬尋武器呢。
那亂哄哄的樣子,看的扶三直皺眉頭。
心中那股子不好的感覺也越來越強烈。
······
而唐軍這邊。
兩翼各三十丈左右寬,不過二十來丈深的通道上,雨后濕滑而又泥濘,可大家卻顧不得這些,都在淋著細雨拼命的備戰。
步兵們持長矛、重斧、刀牌建立起一條防線,后面是密集的弓弩手們,再后面是正在搶建的土墻、樁陣,再后面,則是在迅速搭建的簡易箭塔。
對于弓箭手來說,再簡陋的箭塔,可只要有一定的高度,都能提升他們許多殺傷力,更不用說,箭塔上面還能用木板、盾牌等搭起防御護甲,為弓手們提供額外的保護。
“三郎,要不你還是回到鎮遠號上指揮吧?”
秦瑯卻不為所動。
“打仗就是拼命,這個時候軍旗立在此,將士們才能士氣高漲。軍旗在此,我卻呆在江中船上,那誰還肯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