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正式撕破臉皮,但大唐與薛延陀的關系也算是緊張起來。
秦國忠當了東突厥大汗,也還是大唐的郡王,同時也還是李世民的妹夫,他帶著許多原本已經遷到長城一線的突厥人,開始往北走,準備越過大漠回到漠北。
夷男人狠話不多,既然大唐不給他面子,那他也不給天可汗面子了,直接點起了兵馬,搶先越過了大漠,跑到漠南來準備伏擊楊國忠的人馬,將他們滅了,并乘機南下搶奪漠南地區,甚至準備直接在原東突厥的定襄汗庭也立個南庭,都想好了到時讓兒子大度設來駐扎管理。
只是夷男雖然計算的周密,膽子也大,可此時鐵勒也并不是鐵板一塊。
回紇部的菩薩雖然曾經擁戴夷男做鐵勒人的大汗,一起反抗東突厥頡利可汗,但后來大唐對回紇諸部很是拉攏,又是冊封又是賞賜的,頻頻暗示,薛延陀夷男能得到的,你們回紇的菩薩也一樣可以。
他能當大汗,你也能當大汗。
突厥人有東西突厥兩部,各立大汗,鐵勒人為何就不能分成東西兩部,雙汗并立呢?
夷男雖猛,可年輕氣盛,跟回紇首領菩薩這樣的老家伙,向來不太對付,夷男雖稱自己是鐵勒人的可汗,但處處顧著薛延陀本部,其它諸部本就多有不滿,大唐在后面這樣不斷的拱火,菩薩也就更不甘心受制于夷男。
上次夷男西征,菩薩在漠北搞事,夷男回來狠狠收拾了一番菩薩,打的他損失了不少人馬,最后又賠償了許多牛馬羊駝,甚至把自己的一個可愛孫女都被迫嫁給了夷男做妾,這事老菩薩也是憋了一肚子火。
這次夷男率兵南下偷襲楊國忠,菩薩自稱有病不能隨召,派了自己兒子帶領部眾從征,另一面卻馬上就偷偷的派人去密報大唐。
夷男精心準備,結果楊國忠剛走到陰山白道,還沒過陰山呢,就接到了皇帝派人加急送來的密信。
楊國忠嚇出一身冷汗,當即就率部不過陰山了。
一面向代北和河套的唐軍求援,一面急召李思摩、史大奈等諸酋率部來援。
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李績,夏州都督喬師望,代州都督張儉等引兵來援。李績藝高人膽大,不滿足于防守陰山以南,提出主動出擊,將計就計。
李世績讓楊國忠繼續大舉旗號,假裝不知薛延陀計,在陰山白道一帶搞的動靜很大,做出即將北上的態勢。
而他卻引喬師望、和張儉二將秘密集結邊軍一萬二千精騎,輕騎悄然北上。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薛延陀還在悄悄埋伏,準備干翻楊國忠,結果卻不知道自己以為機密的埋伏,早就被回紇人密報給了大唐。
于是在一個濃霧迷漫的早晨,李世績的一萬二千人馬,悄悄的迂回繞路摸到了薛延陀人身邊,好在夷男也是個猛人,薛延陀諸部近年連年征戰,很是警覺。
在外圍便被發現,未能靠近夷男大營,在距離其約二十里的地方,跟一支薛延陀軍交戰。
激戰半天,斬兩千余級,俘三千余騎。
雖然勝利,不過偷襲計劃也因此失敗,夷男引大軍來圍,李績從容后撤,退回陰山以南。
雙方隔著陰山對峙半月,最后夷男見無機可乘,只得恨恨引兵退回并北,但夷男卻并沒有把所有軍隊撤走,而是派了幾個兄弟率領部份部眾留守漠南,與楊國忠和唐軍以陰山為界,拒不肯把這些地盤交還大唐。
事情越搞越僵。
長安城里有股子呼聲越來越響,那就是發兵越過陰山,甚至殺到漠北,滅了夷男。只是相比起民間的強烈戰意,不論是政事堂還是甘露殿,宰相和皇帝都還很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