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統治滇地數百年的爨氏家族,都沒能攔阻他們南下。
而東邊的句町僚子部落,和同是他們和尼人的孟氏部,都已經被這些唐軍大敗,無數的寨子被拋棄,一路南逃到江那邊去了。
而他們這些生活在大河這邊,靠近滇地的和尼人,現在也不免處境堪憂起來。以前他們接受了爨氏統治,會定期交些土貢,偶爾也會受召出丁什么打個仗什么的,但基本上日子還算安寧。
可現在這些唐人來了,卻派人送來了書信。
最瑪在外面跑商的兒子替他翻譯了那封信,卻是一道寫給諸蠻寨的公文,據說現在他們這里與許多寨子都一同歸屬了唐人新設立的通海都督府。
新任的檢校通海都督程處默對各部下文,要求編戶齊民,繳稅服役等。
這位程都督還要求各寨的頭人們,不論是和尼部還是什么句町蠻又是什么其它蠻族部落,都要前往杞麓湖通海城拜見。
同時,還要求各寨上繳錢糧以供軍需。
剛接到這公文的時候,老最瑪沉默了許久,最后沒有把這封公文扔進火塘燒掉,而是折好收了起來。
但并沒有打算應令。
雖然唐人聽起來極為強大,但老最瑪依然認為,在這遙遠的滇地,中原的唐王朝管不到這里來,而他們寨子也依附聽令昆明的爨氏家族四百余年了,沒有理由現在卻跑去向唐人交錢糧。
老人對兒子說此事不用理會,也不用跟寨里的人透露,但又讓兒子在外密切關注唐人動向,及時收集他們的消息。
本以為,不用理會就行了。
誰知道,唐人還真的就跑進山里來了。
相隔不遠的松樹寨,幾百戶的大寨,轉眼居然就敗了。
距離杞麓湖百里之外,卻也已經到處是這些唐軍的身影了。
馬蹄聲敲打在冬日里霜凍發硬的梯田路埂上,發出清脆的響聲,老最瑪回過神來。
再次打量起這支唐軍,隊伍在并不寬闊的梯田埂上蜿蜒而行,約摸二百人,皆披甲執銳,領頭的甚至還騎著戰馬。
而在這行唐軍后面,還跟著約摸上千人,黑鴉鴉的,有穿青氈的有披白斗篷的,甚至有花頭巾的,很混雜。老最瑪卻看的眼熟,這些都是沿九溪大江附近山區里生活的各部。
這里生活的并不只有和尼人,而是諸蠻共存。
在杞麓湖一帶,甚至早就有漢人在那邊定居和經商了。
也許這些蠻子中,就有松樹寨的人。
老最瑪心中感嘆著,變天了。
千百年來這片九溪大江山區里,雖然你爭我斗,可大體的格局是不變的。
九溪大江,綿延數百里,最后匯入了南盤江,在他們這一段,和尼人也稱之為猊江,據說是以前剛遷來這里的時候,這里還有狻猊出沒。
不過據說已經很久沒有人再看到過這種傳說中能食虎豹,喜煙愛坐的猛獸了。猊江也慢慢變成了九溪大江,而其它部落則多稱他們為曲江大河。
老最瑪心想著,也許早個二十年,他或許也會跟松樹寨那個年輕的最瑪一樣抗拒唐人吧,但終究他老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