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皇帝特意把他叫上,也是表示下親近之意。
“臣在松州,那邊高寒,冬天就喜歡烤這壁爐,這爐子還是當初懷良在隴右,回京路過松州看望臣,特意為臣設計的。選大塊的松木做劈材放壁爐里燒,明火不滅,既暖又香。烤火的時候,再拿個小鐵盅,放點茶葉枸杞進去,放火上煮,絕配,在邊上再烤兩山芋、雞蛋,巴適的板。”
“巴適的板甚意思?”
“就是那邊人的蠻話,很舒服安逸的意思。”
李世民笑著道,“那一定要嘗嘗這壁爐鐵盅茶和烤山芋、雞蛋。”
君臣幾個圍著爐子,秦瓊張羅著煮鐵罐茶、烤山芋,烤雞蛋。雞蛋烤起來很有訣竅,不會的人容易烤爆掉,弄兩張草紙在水里浸濕,然后包在雞蛋上再烤,就不會爆了。
“臣還從松州帶回來一些土產,有風干牦牛肉,還有臘腸、火腿、臘豬耳朵、臘豬心豬肝等,要不我弄些來就這樣煎烤著吃。”
長孫順德立馬贊成,“再來點酒,在火爐前暖壺黃酒,吃著臘味,那絕對舒適。”
幾樣臘味先溫水洗一遍,再放火上蒸上一會,然后切好加上些胡蔥、大蒜等一翻炒,那香味四處竄。
皇帝都忍不住伸手先拈了一塊吃。
“還是這個好吃,比你這牦牛肉干要好吃的多。”
后面趕來的程咬金、牛進達吃過后,也大呼過癮,這兩位一在西北現任涼州大都督府長史兼涼州刺史,一在遼東任鎮東大都督府長史兼金州刺史,這次也是年前回京朝集的。
秦瓊請示皇帝后,召來兩位老伙計。
很快,給秦家當媒人的李道宗也來了。
一個大吊鍋,里面是燉的香噴噴的臘豬蹄子和豆腐魚頭,這還是個鴛鴦鍋子,中間一塊鐵皮相隔,讓鍋子如同是個太極圖一樣,一鍋二煮,互不竄味。
也不需要什么幾案坐榻,君臣幾個老伙計們當年南征北戰時,更簡陋的野地里都呆過。
“自從朕坐上皇位后,朕也經常聽那些御醫們進勸,這個不能吃,那個少碰,飯三七分飽,衣要三分寒,要少吃油膩,少碰豬肉啊,吃個飯啊,諸多規矩,說實在的,現在吃飯純粹就是糊弄肚皮了,真的沒什么味道,朕的飯菜那是叫一個清淡,少油少鹽,酒就更不能喝了,連懷良給朕快馬送來的海鮮,都經常不讓吃·····”
李世民直接上手,抓著一塊臘豬蹄啃的十分過癮帶勁,仿佛又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征戰之時,行軍打仗間隙里,有啥吃啥的時候,沒那么多講究,肚皮餓的難受,吃啥都香。
這臘豬蹄偏咸了點,且有些韌,若在平時,御膳房的御廚們是絕不會把這端上皇帝餐桌的,而且御醫們也不會讓皇帝吃這些,豬肉都說要皇帝少吃,更別說這種臘豬蹄。
大唐越來越強盛,宮里的規矩卻也越來越多,就比如每天餐前,還有專人給皇帝試菜。
每道菜都要有人試過,防止菜里有毒,試過后還得等一會,所以李世民經常吃的都是涼菜。
多數時候,皇帝都是獨自進餐,吃了個寂寞。
現在一群老伙計,不用講究什么君臣禮儀,就如當年軍中之時一樣,圍在火爐前,烤著壁爐,溫著黃酒,吃著臘豬蹄、燉魚頭、臘味合蒸,再回憶下當年的崢嶸歲月,那叫一個愜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