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去跟秦瓊說一下,定好的婚期取消。”
“傳旨秦瑯,即刻召回京師長安。”
“另詔令蕭瑀、陳叔達、楊恭仁、宇文士及,并房玄齡、高士廉、長孫無忌、秦瑯并為山陵使。”
一共八位山陵使,都是前宰相及現宰相,蕭陳楊宇文四位,更都是太上皇武德朝和貞觀朝都任過宰相的,特意讓這幾位也進來,也是想表明孝心了。
大明宮一下子就氣氛緊張起來。
大批御史圍在了太上皇的寢殿里,時刻盯著太上皇,準備記錄駕崩的時間,一眾太上皇嬪妃們,有兒女的則被允許帶著兒女們遠遠的看著。
柴紹等年長的女婿們,則開始張羅后事。
至于太上皇那一堆退位后生的年幼兒女們,好多都還沒明白正在發生什么。
二月里倒春寒,格外的冷。
大明宮里更冷。
李世民干脆綴朝。
三天。
太上皇愣是又熬了三天,每天都在那里時而清醒時而糊涂,糊涂的時候經常喊著建成元吉的小名,說他們來接自己了。
李世民呆不下去,總覺得毛骨悚然。
三天后,二月十七,太上皇駕崩于大明宮長生殿中,走時還喊著建成元吉的名字,死后眼睛仍然大睜著。
李世民趕到,為父親合上眼,幾次卻都合不上。
最后是皇太子承乾上前,為祖父合眼,才終于合上。
殿中一眾宰相大臣們都暗自松了口氣。
八位山陵使,除秦瑯還沒回,其它七位立即主持起國喪。
向天下宣布國喪,太上皇于貞觀九年二月十七日,因病駕崩于大明宮長生殿。
政事堂宰相為李淵定廟號高祖,謚太武皇帝。
李世民披麻戴孝,在靈前聽完稟報后,沉吟良久。
“謚神堯太武大圣大光孝皇帝!”
李世民給父親加了個九字尊謚。
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表明自己對父親的孝心。
“諸太嬪妃們如何安置?”蕭瑀問。
李世民想了想,望向長孫無忌,長孫馬上替他回答,有子嗣的太上皇妃嬪,皆隨子女出宮居住,各賜府第。將來諸王分封就藩,則隨同就國。
若無子女者,則于長安西郊建崇圣寺,為高祖別廟,令所有有品級且沒子嗣的嬪妃前往寺中出家,九嬪以上不用剃發出家,在寺中供養,而九嬪以下皆令剃發出家。
而無品級的宮人中,有被太上皇臨幸過的,送往獻陵守陵,其余者皆釋放出宮,各回本家。
李淵稱帝前生了五個兒子,稱帝后又生了十七個,稱帝前的五個兒子,只余下了李世民一人。
稱帝后的十七子,已夭折兩個,還有十五個。
最大的荊王元景十八歲,已經就藩之國,而最小的滕王李元嬰才五歲,看著那一堆披麻戴孝的小老弟們,李世民眉頭皺的更緊了,他自己總共也只生了十四個兒子,還夭折了三個,現在只有十一個兒子。
這些跟自己兒子們一樣大的弟弟們,比兒子還多了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