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
二月底的廣州卻還陷入一場倒春寒之中,連熱鬧的廣州碼頭都顯得要冷清了許多,習慣了嶺南涼爽春季的南人,也忍不住躲屋里烤起火來。
雖說遠離中原,但廣州通商天下,聯絡四海,那些走南悶北的商人們本就消息靈通。
碼頭各大商館里,商人們一邊聚堆烤火喝茶,一邊也在交流著各種信息,互通有無,既有各地的商業信息,也有來自內地長安的政情時事。這幾天,廣州港談論的最多的一個新聞,無疑就是太上皇駕崩于太極宮長生殿了。
享年七十一歲的太上皇龍馭歸天,其實對商人們來說,也不是什么大事。蓋因為這位大唐開國之君,早在九年前就已經退位了。當今天子在位已九年,所以太上皇駕崩,絲毫不會影響到如今的局勢政策半點分豪。
商人們最看重的還是政策的穩定性,尤其是貞觀朝對工商的重視發展,若是當今重工商興貿易的天可汗駕崩于太極宮,估計每一個商人都會如喪考妣,每個人都會擔憂未來的政局走向,不知道是否會人亡政息。
可大明宮里那位太上皇走了嗎,日子還是照舊。
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喪訊已經傳到廣州。
廣州經略使行轅、都督府衙第一時間樹起了白幡,衙役們也四處向處州縣鄉里傳發喪訊,接著就是要舉國為太上皇服喪。
好在太上皇的國喪,普通百姓其實影響不大,督府有令,嶺南九府諸州禁娛樂飲酒七天,禁婚姻嫁娶七天。
七天后,恢復正常。
都督府和各地官府、學校,都要設立祭臺,遙向長安祭奠上皇馭天。
圍坐炭爐前,打個邊爐,以茶代酒,大家也都換下了華麗的絲綢夾襖、貂皮大衣,難得穿上了布衣。
其實這布衣看著素,卻是武安府秦家特產的白棉花所織棉布,配上諒山山區里的土僚們所織的僚錦,表面相素,暗則低調奢華。
廣州的商人也是抱團的,就看港口碼頭建的那一排排的會館就知道了,第一大會館便是長安會館,這是來自中原京畿長安的商人們,這些商人有個特點,多是權貴們的臺前掌柜。
每一個都是實力雄厚,財大氣粗,個個背后非富既貴,不是宰相就是王公,最次也得是個外戚,你要是后面只有個候伯將軍做后臺,你都只能在長安會館里做個跑腿的。
僅次于長安會館的則是洛陽會館,洛陽會館則以山東士族為主,山東五姓七宗,什么劉張趙王顏等。都是有名的百年甚至數百年的士族門閥大姓。
這兩大頂級的會館后面,則是揚州會館、益州會館、荊州會館、杭州會館等各地商人抱團建立的,其背后也多是一地之豪強大姓。
反倒是如廣州會館,桂州會館、邕州會館、交州會館這些嶺南本地的商幫,顯得有些勢弱,不論是會館的占地規模,館舍的高低大小,甚至是雇傭的人員等等,都遠不如那些過江龍。
就連武安會館,都要遠比廣州會館等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