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自己研究仿照出來的鐵鎖甲,鎖環大小也一樣,甚至編織之法也相同,環大小,環密度等都一樣,可性能就是不夠。
特別是那個環封口,技術始終不過關,如果是細長一點的利器刺入,環口容易崩開,讓鎖甲出現漏洞缺口,甚至有時直接把鐵環撐變形開裂,這對一件鎖子甲來說,是致命的缺陷。
東西擺在那,通過粟特商人,從波斯薩珊王朝走私過來的制式鎖甲,甚至有將領級使用的珍品,可就是照貓畫虎不得其神。
后來被打臉的兵器監鎧坊的人只好故意挑鎖甲的毛病,說這種鎖甲對抗鈍器的能力,遠不及札甲,而且其防箭弩的能力,也不及明光甲為代表的唐甲,還說這甲的成本太高,一件鎖甲得耗費無數鐵環,而編環也相當耗費人工等等。
其實不論是秦瑯還是李世民,都擁有精良的波斯鎖甲,也很清楚波斯鎖甲的優勝之處,你硬要拿人家的缺點比優點,當然比不過,可如果綜合論,波斯鎖甲,仍勝過明光甲的。
泱泱大唐,居然仿制不出鎖子甲,造出來的性能相差太多。只能是披在外面,增強一點防御能力。
烏茲刀和波斯鎖甲,都讓秦瑯想到了拜占庭人的海戰利器希臘火,在后來波斯滅亡后,拜占庭人全靠這玩意,才擋住了強勢崛起無可阻攔的阿拉伯帝國的一次次進攻。
這種在海戰時安在艦船上能噴火的神器,其噴出來的希臘火,就算落在海上也一樣能夠燃燒。
其本身是一種石油提煉出來的產物,秦瑯先前研發的猛火油柜有些類似,但效果相差甚遠。
據說拜占庭人把制作希臘火的工匠們,直接安置在一座守衛森嚴的島上,任何人都不得靠近,藏的跟個寶一樣。
波斯重騎兵曾經威震兩河,數次大敗羅馬軍團,只不過如今的波斯薩珊騎兵,已經大不如從前了。
據秦瑯收集了解到的情報,波斯皇帝把土地授封給貴族們,然后讓他們自行解決裝備問題,這類似于法蘭克人的分封騎士采邑制度,也有些像大唐的府兵制。
只是薩珊王朝幾百年,到如今國內土地兼并問題也十分嚴重,而波斯與羅馬的戰爭打了幾百年,國內又經常發生內亂,使的那些重騎兵大量破產,根本無力再置辦起那些價格昂貴的鐵鎖甲、鐵札甲等。
本來波斯重騎兵,就是那些富裕的中小貴族們,當大量小貴族破產后,波斯人的戰爭利器王牌重裝鐵騎,也就難以維持,一天不如一天。
而大量平民輕騎兵就更慘了,他們只有輕甲,甚至輕甲都置辦不起了,但不僅要承擔原本輕騎的任務,甚至隨著重騎的沒落,還得把重騎的任務也接過來,要補上重騎們的格斗、沖鋒的任務。
當初強大的波斯薩珊重裝騎兵和輕騎兵集群,再不復往昔,連年的戰爭和國內的土地兼并等問題,讓波斯的騎兵們難以為繼。
在這方面來說,波斯后來亡于南面半島上游牧的阿位伯諸游牧部族,也就顯得并不意外了。
而他們的老對手羅馬人雖然在經歷長達十年的內亂后,由希拉克略建立起了新的王朝,并打回了小亞細亞甚至是亞美尼亞,但最終卻并沒有滅掉波斯,反讓阿拉伯人撿了便宜的根本原因,其實也是東羅馬本身在與波斯的連年戰爭中,實力損耗嚴重。
而其國內的動蕩叛亂,也讓東羅馬人元氣大傷,兩國其實處境都差不多,都是外強中干,氣喘虛虛的,誰也滅不掉誰,這讓后來阿拉伯人撿了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