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師不知道的是,大唐雖沒有烏茲礦產,但是秦瑯卻是有辦法解決的,烏茲鋼錠重點是烏茲礦,含碳量極高的鐵礦石,能冶煉出高碳量鋼錠。在古代,這只能靠天生。
但是在后世的時候,其實人們早就發現了無數提高鋼錠含碳量增強硬度的辦法了,這并不是什么難解之謎。
佛山已經豎起高爐冶鐵,鴻基炭廠也已經建立了焦炭廠,平爐煉鋼也已經開始,這些都是對傳統冶煉技術的顛覆性突破,畢竟在以前,鋼這種比鐵更高級的材料形態,只能靠一錘一錘的鍛打出來,要千錘百煉成鋼。
可在平爐液態鋼技術出現后,卻能夠一爐一爐的直接冶煉出鋼水,甚至還能通過不同的工藝技術,控制鋼材的硬度等等。
秦瑯能讓佛山那邊匯聚的擼鐵大師們解決材料問題,通過技術手段,冶煉出高硬度的鋼材,來代替烏茲鋼錠,但是如果沒有真正的烏茲刀鍛造技術,有這材料也不行。
就如烏茲礦原產天竺,但天竺人就一直不懂的如何把這高硬度的天竺鋼錠鍛造成既堅且韌的寶刀。
沒有真正的波斯鑄刀大師指點,大唐自己的刀匠們琢磨出來的折疊鍛打技術,離正品相差太遠了。
同樣的,波斯人的鐵鎖子甲也非常強悍。
在西方,波斯與拜占庭兩大帝國,隔著地中海幾百年恩怨,兩國戰爭持續不斷,雙方都擁有一支強大的重裝騎兵。
波斯重裝騎兵,便是人馬俱甲,其中重騎兵騎士們的鎧甲,最頂級的便是這鐵鎖子甲,內襯牛皮甲,外面再套一件鐵鎖子甲,最外面再罩一層鐵札甲,最后還要披一件罩袍。
三層甲的波斯重裝騎兵,所向無敵。
而這三層甲中,其中最厲害的便是這鐵鎖子甲,這鎖甲由無數的鐵環環環相扣,其防御能力極強。
大唐的鐵甲,不論是明光還是魚鱗,其實本質都是札甲,也就是一片片札起來的,鐵札甲相比鐵鎖子甲,最大的缺點就是活動性能不好,影響動作。
但鐵鎖子甲披在身上,其柔韌性完全不影響肢體活動,就算單論防護能力,依然遠比札甲強,甚至比后來的板甲都強。
波斯人的鐵鎖子甲大唐也仿制過,但是造來造出,其防御性能都遠不及波斯產的,綜合其根本,還是在于那一個環的鍛造之法。
別看不起眼的一個小環,卻也包含了頂級的鍛造工藝。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波斯人打造出來的鐵環,其環本身和封口的強度極高,尤其是封口技術高,根本不懼細長的利器,不用擔心被撐開。
而其硬度也高,不懼劈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