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特意為此給秦瓊和崔氏各寫了一封信,說娉禮自己早就準備好了,用不著齊府這邊費心出力,齊府的產業將來都留給兄弟們。
后來崔氏回了封信,卻是把秦瓊答應他的分家之法告訴秦瑯,并希望能夠得到秦瑯的支持,也算是做個見證。
對這個明顯比較偏向老五的分家法,秦瑯也只是笑笑,宗法社會,關于家族產業的所有和繼承問題是非常復雜的,但是庶子確實是沒什么資格和能力去與嫡子爭的。
別說崔氏給嫡子要的多,就是全要走,一點不給庶子們,其實也是沒地方告狀去的,就好比唐律里明文規定了,家族的財產,只有戶主有所有權和處置權,比如雖然平時可能女人當家管錢,但女人并沒有私自處置財產的權力的,這些都是非常明確的。
在家族中,家族的成員,也沒有私產可言,所有家族財產,都是歸戶主名下,由他處置的,這種律法規定,與后世其實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再一個涉及到財產繼承、分割等問題,也是完全不同。首先,女子一般是沒有財產繼承權的,而外室所生的私生子也沒有,甚至奴婢、賤妾所生的婢生子,有時也是完全沒有。
妾侍所生的庶子,雖是合法婚生子,但不是正室所生嫡子,其繼承權往往很弱。
就看父母愿意給多少,而不是你該得多少。
當初秦瑯要求從家里分家出去另立門戶,也是不愿意有這種家庭束縛和理不亂的糾紛,所以干脆自己出去另過,也不要什么財產。
其實,如果當初秦瑯不正式分家另立門戶,那么按照大唐的律法,秦瑯是沒有私人財產的,就算他再能賺錢,他的所有財產也都應當是歸戶主秦瓊所有,一切財產處置權在秦瓊,而崔氏做為秦瓊的當家娘子,實際上是享有分配處置權的。
他分出去后,反而沒有這些麻煩事了,他就是戶主了。
這也是他分家分的早,李世民奪位稱帝之后,就天天喊著要以孝為本,以孝治國,所以后來在制訂貞觀律的時候,就對分家這事做了專門的規定,要求父母在,兄弟不得分家。
也就是只有父母都不在了之后,才能分家,否則就是不孝,要治罪。如秦瑯之前的情況下分家,就是不被允許的。
“廣道,快拜見你阿兄,在那愣什么,這孩子,平時讀書倒是挺聰明的,這會倒是呆起來了。”崔氏拉著老五給秦瑯行禮。
老五秦珣秦廣道,站在那里長的高高瘦瘦的,臉上還長了許多青春痘,跟崔氏更像一些,但眉目間也有秦瓊的影子,只是太瘦了,跟個竹竿似的,個子是高,就是瘦。
當初秦瑯分家出去的時候,老五才三歲,如今都十三了,在崇賢館讀書,身上呢也早有了一個縣公的虛爵,當然,秦瓊的齊國公爵位和世封松州都督職,將來也是要交給他的,畢竟秦瓊如今嫡子就這一個,其它的都是庶子。
最有出息的秦瑯,則早就另立門戶,如今的出息并不亞于老子。
秦瑯拉著這個跟自己生份的兄弟在旁邊坐下,問了幾句功課之類的,“圣人書要讀,但是也不能不練武,咱阿爺可是大唐戰神,你將來繼承齊公爵位,是要做松州都督的,那是邊地蠻邊,沒有點弓馬本事,不會統兵打仗,那可是鎮不住蠻夷的。”
“多吃點牛肉,每天早點起來先跑個十里跑,然后洗個澡換身衣服再去讀書,聽我的,效果還更好。”
崔氏聽著這些話,心下有些不滿,她是不希望兒子將來當什么武將的,所以平時她都不讓兒子練什么弓馬,只讓他讀書,學的也是琴棋書畫這樣的雅事。不過在有出息的庶三子面前,她還是盡量保持著面上的微笑,并沒當場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