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卷入皇家內斗,特別是皇位繼承這種事,那都是極其危險的。
說白了,就是站隊。
如果皇位交接的還比較平穩,站錯隊也許還不會太慘,可如果皇位交接過程十分激烈,甚至流血政變,那站錯隊的可能就要牽連到整個家族。
這是以前秦瑯一直想要避免的,所以他很用心的去輔佐承乾,就是希望承乾這個嫡長的皇太子能夠穩穩當當的繼位,這樣不會有厲害的奪嫡黨爭,他們這些人自然也就不會有那么兇險的麻煩。
可誰料到,十年了,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房玄齡是個穩重的人,他不至于吧?”秦瓊一把年紀了,居然還有些天真。
秦瑯只能說秦瓊這些年遠離政治中樞,敏感性不行了,或者說他很不愿意去參與這些,就如當年他雖是秦王府心腹,卻還想著能夠避免皇家骨肉相殘一樣。
“阿你,你莫要忘記,梁國公當年可是圣人奪嫡的堅定支持者啊。”
老房當年堅定堅持李世民奪嫡,甚至是最后關頭流血兵變計劃,他也是主張者,所以別看平時老房為人和氣,對誰都十分客氣,可老房骨子里也不是什么善茬的。
能在朝堂上穩坐十年首相之位的,本就不是什么一般人,那可是非常殘酷的朝堂之上,多少人盯著那位置,稍有不慎,那就是粉身碎骨的。
老好人,絕對當不了十年宰相。
當年房玄齡能一心擁李世民奪嫡,今日他為何就不會早選定李泰,準備擁這位奪嫡呢?
畢竟承乾雖是嫡長,但這兩年表現并不算好,尤其是跟李泰相比,就更有差距了。
房玄齡天天呆在中樞,經常陪著皇帝,他比別人更能清楚的感受到兩位皇子的差距,尤其是皇帝的心意,所以他下注魏王,也不稀奇。
人到了房玄齡這樣的位置,有幾個能夠跟秦瓊一樣淡泊名利?
房玄齡不為自己著想,也得為子孫,為家族著想,他是宰相,可若是站錯了隊,將來在新朝他和房家也是很危險的,君不見武德朝的裴寂,那也是當了九年首相的人,太上皇第一心腹,最終在貞觀朝的下場多慘?
一次次的被打壓,最后致仕勒令回老家養老都還沒被放過,依然被定了謀反罪,流放西南,最后還死在西南夷人手里,死的可謂是不明不白,他的家族子弟皆被除籍流放邊地,女子大多沒入掖庭。
這可是前車之鑒啊。
老房也沒的選擇,不想重蹈裴寂的覆轍,那只有提前就下注到贏家那邊,早就站好隊。
只是老房憑什么就認為太子一定會被廢,憑什么認為魏王一定就能成為最后的贏家?
這只是他的想法,還是他從李世民那里看出端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