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國公秦瑯,檢校中書令。”皇帝口宣旨意,一連串的人事調整,也引的是眾臣們驚訝連連。
當聽到秦瑯檢校中書令時,眾人的目光反而都望向了長孫無忌。
畢竟,先前長孫無忌是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主持中書省事,凌駕于中書令楊師道之上。
而如今楊師道調去門下省為侍中了,長孫無忌應當就順勢做中書令了。可誰知,長孫無忌授為吏部尚書,秦瑯卻成了檢校中書令了。
戶部尚書、參預朝政戴胄也因為病重辭職,如今在家養病,但眼看著已經不行了。
皇帝授唐儉為戶部尚書。
于是現在六部是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侯君集為兵部尚書,秦瑯知兵部事。
唐儉為戶部尚書,王珪為禮部尚書,閻立德為工部尚書,崔敦禮為刑部尚書。
尚書左丞劉洎,尚書右丞崔干。
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加太子太師。
而魏征則拜太子詹事,改太子太傅,并授京兆尹,西京留守。
······
蕭老炮最終還是沒干過房玄齡,不出意外的被再次罷相了,這次剛加沒多久的一品特進,也被又貶回光祿大夫了。
房玄齡毫發未損,再次復相,而且還加了太子太師銜,可謂是榮寵依舊。
不過皇帝要率朝廷遷都洛陽,這算是出人意料,而魏王李泰這次拜為河南尹,兼相州都督,讓他去打頭陣。
并且皇帝還直接把洛陽城中的兩個相連的坊都賜給了李泰,讓二坊并連,做為魏王府第。
李泰所受恩寵又進一步。
倒是皇太子承乾,他被留守西京,并沒有同遷往洛陽,這很不尋常。上次皇帝去洛陽,承乾也沒去,但那次去洛陽只是巡幸一般,可這次不同啊,洛陽是要常駐的。
皇太子居然不跟皇帝在京師,反而留在了變成陪都一樣的長安,這可就大受冷落了。
相比之下,遠不如魏王泰了。
至于說長孫無忌從知中書省事,變成吏部尚書,秦瑯反而檢校中書令攝兵部事,就更令人尋味了。
說是廷議,其實也只是李世民向眾人宣布他的決定罷了,并不容置疑。
廷議結束之后,秦瑯請求奏對,結果李世民卻并沒同意。
走出大殿,秦瑯跟長孫無忌四目相對,一時無言。
“讓魏征留在長安輔佐承乾,這究竟是出自誰的主意?”長孫無忌有些很暴躁,魏征就是個嘴炮,他留下來輔佐承乾,兩人肯定到時得鬧翻。
“我懷疑這是房玄齡的主意,這就是個陰謀!”
房玄齡跟魏征以前都在大儒王通門下讀過書,算是同門,但魏征只算是旁聽生,兩個同學的關系也一直不怎么好,在朝中,魏征就經常懟房玄齡。
這次長孫懷疑房玄齡借機把魏征留在長安,既趕走了這個煩人的蒼蠅,同時也給承乾留了一個陷阱。
“三郎,得想辦法讓陛下回收成命,怎么能讓承乾留在長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