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毒尚不食子。
況且在李世民的眼里,承乾并沒有什么大逆不道的行為,只是有一點點叛逆,但這終究只是小問題。甚至在他看來,這個年紀的承乾,做了十年太子,其實做的已經夠好了。
“三郎,要不你就留在長安,做長安行臺的尚書令?”
秦瑯卻還是拒絕了。
眼下的承乾有點油鹽不進的樣子,這種時候說什么大道理其實都沒什么用,秦瑯這樣的往日良師益友,可能這會便嫌棄了,總得讓這年輕人碰碰墻摔摔跟頭,得讓他摔痛了,他才能明白一些道理,而不是讓人跟他講道理。
因此秦瑯現在不想再摻合,而是在局外旁觀就好。他仍然是支持太子的,也會幫太子去掃除一些障礙,只是現在想暫時跟承乾保持一些距離。
承乾覺得自己如今是個大人了,他不想再如小孩子一樣被管束,也不再如從前那般聽秦瑯長孫無忌他們的教導,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是很正常的,青春期嘛。
說到底終究只是個十八歲的年輕人。
“臣奉旨經略嶺南,如今也是關鍵時期,臣想有始有終,為圣人安定好嶺南。不然等幾年后,圣人開始對北方的二虜收網之時,總不能嶺南還在亂糟糟的扯后腿!”
李世民看秦瑯這般堅定的態度,皺眉。
“你不要總想著躲清閑,朕知道你人聰明,知道留下來輔佐承乾,可能會破壞你們以往的關系,可這壞人總不能就讓朕一人來當?”
“陛下若舍不得讓房公留下來輔佐,也得擇一二德高望重之老臣留守,否則僅東宮張玄素、于志寧、李百藥、褚遂良等人,根本鎮不住太子。臣舉薦楊恭仁、蕭瑀、宇文士及、李靖、陳叔達、高士廉、李道宗等,這些皆大唐元老重臣,或是宗室長輩,若他們留守長安,輔佐太子,承乾不敢胡來。”
承乾以前就跟張玄素于志寧這些東宮官不太處的來,對這些官員也沒多少尊敬,所以若讓他們輔佐,只怕承乾更要成為脫韁的野馬。
楊恭仁等都是致仕宰相,甚至有幾個還是武德和貞觀兩朝宰相,蕭瑀更是已經七拜七罷的牛人。
而李靖那也是軍功著著,威望極高。
高士廉更是太子的娘舅公,李道宗也是太子的從叔父。
因此若是他們來留守,太子肯定不敢太亂來。而另一方面,這些元老,也多是致仕在家,所以拉出來再發揮一下余熱,也是不錯的。
甚至還能變相的把一些需要挪一挪的大臣,安排到西京行臺。比如說王珪、楊師道。
“也罷。”
李世民仔細想了想,覺得秦瑯現在不愿意留下來摻和,也算是明智之舉,眼下強留他在京,若是弄的承乾跟秦瑯反目,倒也不好,秦瑯可是他精心挑選來輔佐承乾的,甚至將來留給承乾的首相人選。
這個關系還是得搞好的。
至于兩京制度,特別是這西京留一套小朝廷,倒也挺新穎。其職能上其實沒什么特別的,只是換上這名頭后,就顯得不一樣了。
能突顯出太子留守的意義,甚至可能打消一些人的胡亂猜疑,同時西京的三省六部等官職,也確實能用來安置元老等。
“西京留守行臺,朕看可以不僅只是管長安和京兆府的事務,甚至可以把關隴地區都管了。”
這個關隴地區可是個很大的地理概念,具指關中和隴右,但是關中也分包不包朔方河套,隴右包不包河西和西域、青海了。
若是按以前的關隴概念,那就等于是潼關以西之地,盡皆歸關隴了,那可就管的地方大了。
秦瑯詢問了下,李世民還真就有意把整個大關隴交給西京行臺來管,就相當于是一個超級大的關隴大行臺了。
不過秦瑯還是覺得這步子太大了,“臣建議西京行臺,還是只管關中地區,長安京畿以及朔方河套便夠了,再大,就可能管不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