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想想,倒也有道理,若是把整個潼關以西皆歸長安行臺管,那就等于是大唐西北都劃出去了,而那可是關鍵的地區啊。
“也是。”
關于西京行臺的地位,君臣交流了一會意見,最后定下來,也就是相當于是中央三省六部的派出機構,西京三省六部諸司,直接歸東宮統管。
這相當于是在關內道、朔方道與漠南道之上,又設立了一個特別區劃,這與大唐開國之初時設立的一些大行臺其實差不多。
當時朝廷也先后設立過陜東道大行臺、河北道大行臺、益州道大行臺等,以行臺尚書令統領,下面也設有行臺六部尚書等。
這一次的長安行臺,則更全面。
“你真要回嶺南?”
“有始有終嘛。”
李世民哼了一聲,暗罵了秦瑯一聲滑頭,便也沒糾纏下去。
“那換誰來做這太子詹事、長安尚書令合適?”
“高相公,或者蕭相公都可以。”
李世民沉吟了一會,“便由高士廉做太子詹事加長安尚書令,張玄素為少詹事,蕭瑀做長安侍中兼左庶子,于志寧同為左庶子。
楊恭仁做長安中書令兼右庶子,杜正倫同為右庶子。
太子領雍州牧,李靖為京兆尹,宇文士及、陳叔達為京兆少尹。
王珪為長安吏部尚書,李道宗為長安兵部尚書、許敬宗為長安戶部尚書、段綸為長安工部尚書、竇誕為長安禮部尚書,李百藥為長安刑部尚書。
長安行臺一些關鍵的職位,李世民親自點選。
劉弘基、李孝恭、武士彟這樣的武德元老,也被李世民授以長安行臺十二衛大將軍等職。
至于長安行臺九卿,更基本上都是太子承乾的那些姑父們擔任。
反正長安行臺小朝廷的這些官員,要么就是如宇文士及楊恭仁這些德高望重的元老,或是如王珪這樣被貶的宰相。
要么就是非親即貴了。
不過這些人雖然大多已經被排除出大唐權力中樞了,但論能力也還都挺強,而且各自的人脈、威望,影響力也都還是很強的。
因此這個長安行臺小朝廷,其實就是一個非常豪華的班子,相當于是給承乾的東宮班子給大升級了。
皇帝給承乾練手的地盤也更大了,不再局限于京兆,而是整個關中地區,雖然長安行臺這邊也還是得受洛陽朝廷管轄,但畢竟屬于比州道更高級了,權力還是很大的。
李世民為了叛逆的兒子,也是操碎了心了。
剛授為尚書右仆射的高士廉改任太子詹事、長安行臺尚書令,這右仆射又空出來了。
李世民笑著問秦瑯。
“陛下自有決斷,何須問臣。”秦瑯自己檢校中書令都不干了,哪里還管的著尚書右仆射。
況且李世民是出了名的喜歡折騰宰相們,微操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