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重建,就算做為陪都,其也必然成為經濟中心,所以洛陽重建,就是無數的商機。
那些原來還是菜地糧田的廢墟荒地,其實都是金礦。
需要的只是一份全面合理的規劃書,拿著這規劃書,就可以直接拍賣這些土地了。
秦瑯甚至還有要求,商人競爭那些土地,用使用性質,還必須符合統一規劃,并且有要求,必須在幾年內建成并使用。
比如規劃好的商業步行街,你拍下來一個地塊,你就得按要求建成相應的商鋪,還得在預計時間內開業,否則你不但得交違約金,其土地還可能被沒收。
而另一方面,整個洛陽城的重建,也是分成無數項目,進行分包,商人們競拍承建,得先交保證金不說,還得墊資入場,分步驗收合格后,再逐步結算工程款。
這一點,又減輕了許多資金壓力。
秦瑯還把后世的預售也拉出來了,直接拿著規劃圖,就開始招商售賣,可以首付部份,也可以先預付全款,先到先得,售完為止。
一些好的住宅房產,或是商鋪工坊等,確實是很有吸引力的,尤其是那些規劃圖做的效果極好,大家哪見過這種模式?
再加上適當安排點托,于是搶購風就出現了。
憑著一張效果圖,就已經收了大多的預付款,拿著這錢秦瑯甚至都還有余錢去做點投資啥的。
所以說洛陽城陸續修了五六年,實際上朝廷一文錢沒往里投,可每年項目部都能給朝廷上交大筆錢財,就是這么來的。
修到如今差不多都結束了,那些工程承包商們的工程款,也沒有拖欠,都是驗收一步,就結算一部份,完全按契約執行。
至于那些雇傭的工匠、百姓,就更沒拖欠了,因為秦瑯早有嚴格規定,所有工匠、工人的錢,都是由官方按月發放,這錢是直接扣承包商的款項,代他們發的,他們想拖欠都不可能。
至于說預售的那些地產商鋪樓房等,也都沒出問題,陸續按時交付,皆大歡喜。
這一切看似很神奇,但里面的邏輯很清晰,只是唐人大多數還沒有適應這種模式,說白了一錢不值,也就是層窗戶紙的事情。
關鍵還是得有個強有力的人來領導,只要管理者不總想著在里面撈錢,那么認真做事還是效率很高的。
做工程怕的還是貪污、克扣,如果貪污、克扣,工程質量肯定也就大打折扣,甚至材料以次充好等等。
洛陽修這幾年,不是沒有這些情況,但秦瑯有一個專門的監理團隊,監督的極嚴,一經發現,后果可是非常嚴重的,秦瑯可是天子寵婿,當朝宰相,他發狠起來,可不管你是哪個勛戚世家的,誰也保不住。
斬了幾只亂伸的手后,后面也就一直挺順利的。
甚至到后面,秦瑯已經很少精力放在這邊,近兩年更是完全就在嶺南了,也就是每月對這邊的匯報做些批復指示,但依然沒有半點差錯。
一座洛陽城,許多官員都覺得會耗費在多錢財,役使太多民力,會是勞民傷財之舉,魏征就是這種觀點的代表。
可在秦瑯看來,這么大個工程,完全就是個拉動內需,促進消耗,甚至是造富的好機會,大唐修一座洛陽城,要帶動多少人致富?
事實上,許多洛陽周邊的百姓都賺了不少工錢,那些材料商、承包商們更是賺的盆滿缽滿,包括秦家在內的許多勛貴世家們,更是沒少在里面大賺一筆,賺的還合法合理,誰也說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