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李世民率六宮百官移駕東都洛陽,他登上邙山之巔。
登高遠眺洛陽。
只見邙山之南,伊闕之北,瀍水之西,澗河之東,一片絕好之地。
“當年隋文帝奪周之后,立隋之始,便欲創茲懷、洛,隋煬帝繼位后征百萬壯丁,集天下之力營建東都洛陽,確實也是繼文帝之志。”
當年北魏只占據北方半壁江山,便遷都洛陽,以控中原。北周與北齊東西對峙,偏居關隴一隅,隋一統天下,想遷都洛陽并不是因為長安是北周的都城,而是天下大一統后,洛陽這個天下中心更適合為國都。
“西控突厥、東撫齊魯、北定遼東、南接淮揚,確實是好地方。”司空、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在皇帝旁邊贊道。
司徒、尚書右仆射長孫無忌則道,“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通、貢賦等,洛陽確實遠勝長安。”
洛陽比長安好,這其實從楊堅父子到李淵父子都很清楚,只是開國之初時,天下未定,李淵起兵太原,趁虛南下奪取長安以為基業,關中雖偏,可卻也易守難攻,穩定關隴,然后東出爭奪天下,當年這個戰略也確實非常成功。
而洛陽做為四戰之地,雖然是隋朝的國都,但天下英雄都在盯著,瓦崗李密圍著洛陽打了多年,后來連江都弒君的宇文化及都跑到洛陽來,可惜被李密擊敗趕到河北,又被竇建德所滅。
王世充也算一世梟雄,帶領東都軍硬抗住瓦崗軍的圍攻,甚至后來還成功篡奪了洛陽皇泰主皇位,可惜這四戰之地,雖敗李密,卻也損耗巨大,最終被李世民所攻滅。
不過到了天下重新一統后,洛陽又顯示出其超強的地位來。
武德年間,長安就已經出現過數次糧荒,漕運受限陜州黃河狹險,運力大減,而京師長安百萬軍民消耗巨大,關中平原早就超出承載能力,無法自給,好幾次李淵都不得不跟當年楊堅一樣帶著文武百官禁軍將士們跑洛陽來就食。
如今貞觀興盛,關中長安的這些缺陷越發明顯。
反之,洛陽為天下中心,本來就土地肥沃,更添交通便利,尤其是在楊廣當年大力修通南北運河之后,南接余杭,北通幽州,兩段運河都在洛陽銜接匯聚,并且通過黃河和關中運河,與長安相連。
可以說,洛陽做為天下中心,不僅有軍事之險,更有水通交通之便,稅賦政務通達。
且處于大唐中心,更利于控制天下。
李淵也曾想過遷都洛陽,只是隋末戰爭把洛陽打的幾乎成廢墟,當年李世民攻入洛陽后,還把洛陽宮的幾個主要宮殿都拆了,唐初一窮二白,李淵也無力再重新營建洛陽宮,于是遷都的計劃當然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