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一面大封宗室勛戚,世封他們為邊疆都督、刺史,世封永鎮,子孫世襲罔替,另一面呢卻又對這些邊疆的蠻夷世襲首領們搞改土歸流,很有意思呢。”
秦瑯聽了有點愣了一下。
馬上淺笑起來。
“終究還是有區別的,朝廷世封的是皇家宗室和開國的功勛,大家封鎮邊疆,那是與國休戚的,自然是效忠朝廷,屏藩中原。但這些蠻夷豪強不同,他們的地位,又不是大唐賜封的,所以他們不會對大唐忠心。朝廷用一批忠于國家的宗室、勛戚來代替這些蠻夷,當然是對的。”
老賈卻只是微微一笑,并沒多說。
從眼下的角度來說,朝廷這樣的做法沒半點問題,但是換個角度,今天這些大唐的宗室勛戚世封邊疆,幾代之后或是幾百年之后呢?
那時大唐也許已經亡了,換了新的朝代,而這些世封于邊疆的宗室大臣未必也就跟著亡了。
到那時,對新朝來說,也許這些前朝分封的宗室勛戚之臣,也就都成了現在這些蠻夷一樣的地位了吧?
秦瑯也明白這些,只是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吧。
也許到時新朝也會如他們一樣清理舊朝的封臣,或許那些封臣會為舊朝效忠到底,也許有可能是改拜新朝,誰說的準呢。
“我一個老家伙,給你一個建議吧,黔中雖小,但比云南更偏更山,南中地區不比嶺南,有廣交桂這樣的核心,也不沿海,南中險阻偏僻,就算要改革制度,也宜緩緩而行,切不可用力過猛。嶺南的這一套,未必在南中就行的通。”
秦瑯很認真的聽完。
“賈公說的對,因地制宜,審時奪勢吧。我先到那邊去巡察一遍,到時再結合實際情況做決定吧。”
改土歸流這是大方向和最終目標,不會更改的,但前進的道路上肯定也不可能一帆風順,甚至會有曲折反復,秦瑯也是有心理準備的。
有些時候,可能也要面臨著妥協,但最終的方向不錯就行。
“要想理順南中地區,你只要抓大放小就行了,南中爨氏,黔州思氏、還有明州趙氏,琰州謝氏,這四大蠻酋你若是能控制住了,其它的也就自然都服了。”
秦瑯在心里默默的加了個大理南詔,那位出身于哀牢邪龍王族的南詔王,雖然現在還不怎么顯山露水,可秦瑯收集到的情報來看,這個能逼的敵國國王致以女兒嫁給他和親求和,他娶了人家女兒結果沒幾年還是殺上門,把老丈人逼迫禪位給他的家伙,實實在在是個狠人。
這一次西巡,倒是希望能夠親眼見識一下這個家伙,若是有機會,得早點鏟除,經絕后患。
“好了,年紀大了,坐久一點,就覺得渾身腰酸背痛的,我得回去休息去了,你們接著聊。”賈務本拍拍屁股起身。
秦瑯起身相送到門口,老賈在門口道,“你如今一人身兼五道軍政,行事記得低調一些,不要光顧著低頭做事,也得偶爾回頭瞧瞧,左右望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