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孩搖頭。
“多到你們想不盡的財富。”
兩女孩的部落運氣要好一點,因為他們是跟著慕容順可汗投降的,所以最終逃過了被屠殺、販賣為奴的下場,只是在最后被抽中遷移到唐境。
一路東遷到了鄯州,最后在赤嶺下的綏戎城為城傍,這是一座沿湟水而新建的移民城。
有安人軍的兵馬駐扎鎮戍,也有新開的驛站,遠處便是烽火臺。
沿著湟水河谷,到處都是新建的屯莊。
他們這些鮮卑拓跋部的人安置到了綏戎城周邊,負責為安人軍牧馬養牛放羊,在規定和牧場上放牧,并且要定期繳納稅賦,同時漢人也教他們墾荒種植糧食蔬菜,并向他們收購羊毛、氈毯、毛線、皮子、草藥,奶酪、肉干等。
除了被劃定了牧場,要繳稅,他們還有為唐軍服役的義務。
比如青壯要自備馬匹、武器、糧食,輪流到軍鎮、戍堡去訓練、值守,遇到作戰,他們也得隨同應召出征。
遷到鄯州來后,他們跟以前的生活習慣還是有了很大不同。
以前他們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游牧的范圍很大,甚至還有夏冬兩季的不同草場,不同季節要轉場。
此外,雖是吐谷渾所屬,但其實比較自由,稅貢也是要交的,打仗也是得出征的,可部族內部的事情,都是自己解決自己說了算。
但是現在他們到了鄯州后,一切都得聽從官府管理,要依唐律行事。
比如說牛羊被偷盜,互相間打斗斗毆等,這些都要按大唐的律法來解決,而不是按照他們以前自己的傳統。
總的來說,其實除了被管的較多外,生活倒是安定了許多。
尤其是河湟谷地很富庶,他們雖然劃分的都是山區部分,但也不比以前的牧場差,最關鍵的還是現在沖突少了,不用經常集結去搶劫犯邊,也就不用怎么死了。
而沿著湟水谷地,如今是一條很熱鬧商路,他們部族的產出,能方便的交換,不管是以物易物,還是賣錢,都很方便。
總的來說,就是大家的日子安定了不少,生活水平也上漲了許多。
對于如今的生活,其實還是挺滿意的,所以河湟谷地那些移民,不管是漢人,還是突厥人、吐谷渾人、鐵勒人又或是黨項人等,幾乎家家都供著天王像,也就是供著秦瑯。
其實以前吐谷渾人喜歡搶劫犯邊,主要還是他們的生活方式較為落后,全靠游牧,一旦遇到一些大的災難,往往就無法抵御,這個時候要么大的部落搶小的部落,要么就只有集合起來犯邊搶唐人了。
而如今他們的生活方式正在改變,雖然仍以放牧為主,但也開始種植,并且還能通過交易,用牲畜、皮毛、奶肉制品,毛紡制品甚至是挖到的草藥等等,換取到不錯的收益,然后從商人那里買到比較便宜實惠的糧食、藥物,甚至是布匹針線等等日常用品。
生活的成本下降,抗災的能力更強了。
就算有時遇上大災,官府甚至也會幫忙求助調濟。
只要還有活路,誰也不愿意豁出性命去搶劫,畢竟犯邊搶劫也是有很大的風險的。
所以這次大唐征召他們這些胡人從征時,大家并沒有多少抗拒。
至于她們姐妹倆,因為是雙生姐妹,且長的漂亮聰明,所以一直都在綏戎城一帶比較有名。
侯君集尋到她們的父親,賞賜了她們父親不少財物,還以行軍大總管的身份,授封了她們父親一個七品的武職,她們的兄弟也得到了**品的武職。一家子都非常高興!
侯君集也并沒有欺騙她們家什么,直言是要送她們姐妹倆去服侍太子。
她們的父親曾經也是個年輕彪悍的能干,只是如今年紀漸老,大腹便便,近年又沾染上了飲酒的習慣,而她們的幾個兄弟也只喜歡舞刀弄棒,還習人賭博,所以家里的牧場田地產出,本來可以讓一家過上富足的生活,卻反而越過越窮,經常被債主追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