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秦瑯先前一入朝,這邊就馬上又開始亂了起來。
秦瑯很喜歡龍江。
水特別的綠,青山綠水,竹筏行上其上,如同是一副水墨化般。
坐在小筏子上,船老大拉長著俚語調子呼喝著,其它船上的船老大便也跟著回應,秦瑯聽不懂他們在唱什么,但這似乎是一支傳統的船工號子,聽起來還挺有韻味。
兩岸的青山半坡上,能看到蠻寨。
木屋錯落有致,聚落而居。
當看到山下龍江上這支龐大的竹排隊時,明顯很驚訝。
隱約能聽到寨子里似乎吹響了水牛號角,敲響了銅鼓。
秦瑯卻并不為所動。
這一路過來,這樣的場面見太多了,甚至天天都要見上幾回。
多數蠻寨看到這么大的一支隊伍過來,尤其是伴著江上筏隊同行的,還是岸邊大路上的一支龐大的軍隊。
旌旗飄飄,鎧甲明亮。
廣州鎮海軍、容州寧遠江、桂州靜江軍,邕州建武軍,加上嶺南經略牙軍,這就是五路精銳。
配上嶺南馮冼寧陳楊李高等八大豪族,還有談殿等那些蠻王帶來的精銳土兵,可以說這支兵馬,確實有橫掃一切的底氣。
事實上,他們也確實就是一路橫掃過來的,先是融州,接著是柳州,再是宜州。
不識趣的蠻寨已經被破了不知道多少個。
識趣的倒也不少,紛紛向衛公跪拜求饒,懺悔改過,幾乎每個參與了叛亂、騷亂的寨子,都付出了血的代價。
區別就是執迷不悟的,甚至還想著負隅頑抗的,都沒逃過被攻破寨子,滅寨的下場。
寨毀人亡,頭人處死,其余為奴。
而一些只是附庸做亂的,還能及時醒悟悔改的,勒令寨中交出幾個跳的歡的明正典型,把他們的家人抄沒為奴,殺雞儆猴。
秦瑯的隊伍一路西來,越變越多。
許多蠻酋帶著子弟跟在軍中效力,以求將功贖罪,還拿出了許多牲畜錢糧來勞軍慰問,算是出血又出力。
秦瑯一點也不心疼這些人,他其實用不著他們的糧食牲畜,本身自已帶的兵不多,攜帶有部份干糧,而且沿途也有官府,早就為此次行動儲備了足夠的。
但他還是讓他們出錢出糧,就是要讓他們長點教訓。
打的不痛,下次就不會記牢。
讓這些人隨從軍中,也是要讓他們看看唐軍威武之師的強大戰力,這本就是一次武裝大流行,并不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平蠻剿亂的戰斗。
他們這一路過來,基本上就沒打過幾個像樣的仗。
雖然也有些蠻子逃進深山老林,或者退居懸崖之頂,秦瑯對這些不好打的,暫時也不理會。
他這次來就是大梳子先過一遍。
把整個風氣先變一變。
些許頑固份子,其實改變不了什么。
多數的蠻子其實還是那種墻頭草,搞不清形勢,別人反他也反,別人搶他也搶。
秦存孝和苑竹林帶領著騎兵奔行在岸邊大道上,輕騎早早前往沿途各寨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