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幾年,就是要當值服役幾年。
府兵每年番上一定時間,勛官授階的番幾年,只算在番時間,所以七品如果番五年,但一年實際在番可能也就兩三月,所以番五年,正常情況下,可能得十年甚至更久才能番滿。
番滿了還要納資,就是交錢。
當然,如果遇到戰事等應召出征,自然也能算是番上時間,可以減去相應,加快速度。
可就算是云騎尉只番最短的五年,并且運氣好遇到出征打仗等且還幸存,攢夠了番上時間,也出的起那筆不菲的納資錢,也并不是直接就能授七品官階的。
大唐勛官雖體面,但在勛轉階的時候,除了番上和納資的明確規定外,還有一條,就是得降等授階,慣例是降三大階。
也就是視七品的勛官實際授階的時候,最高只可授從九下品。
正五品的勛官,最高可授正九品。
而最高的上柱國,視正二品,但轉授散階時最高只能授正六品上。
上柱國在大唐百萬軍中,都是萬里挑一的頂級戰士,可若無其它官階職務,轉散階也只最高授到正六品上。
大唐靠戰功得上柱國的將士并不多,其中還大半是領兵將帥,真正說普通士兵能以軍功錄勛升轉到上柱國的,那就更是百萬軍中都才能有一兩個,可這樣的兵王,也最多只能授到正六品上。
所以勛官看似很榮耀,但普通百姓投軍后,想從兵到官,還是太難太難了。
而就算獲得了散官,其實也只是才剛跨進了仕途的門檻。授得散階,只是獲得了一個出身,也就是做官的資格。
有了散官之后,還得候選,對于勛官出身的府兵或募兵來說,就需要繼續上番或納資,直到最后獲得官職,這才算是真正的進入了仕途。
而勛官候選,往往比授階還更難。
秦不器也是大小十余戰過來的,還參與了數十場剿賊平蠻的戰斗,但現在也僅只有一個二轉云騎尉的勛。
衙內第八團旗手,平時在團中也算是享受軍官待遇的,跟隊副算是一級吧,但隊副一般都是從九品職,且往往也都是正從九品的官階在身了。
他這個旗手卻既無階也無職。
這些,跟一個蠻子其實也說不清。
他們眼里,視七品跟七品,不知道區別在哪,只有秦不器才知道,這個視七品其實距離真正的七品到底差了多少。
“環姓,倒還真是少見。”
“我們大小環寨皆姓環,據傳祖上曾是春秋戰國時楚國的王宮禁軍環列之尹,其后人便以環為姓氏,環姓郡望淮南,在兩漢時還很興盛,我們兩環寨據說是在東漢初時,淮南環氏一支隨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征戰,曾北擊烏桓,西破隴羌,南征交趾,打到過天南。
后來馬伏波征黔中五溪蠻時病逝,我們的祖先便留隨軍留在當地,后來漸漸往西南遷移至此,有了如今的兩環寨近三千戶環氏子孫。”
秦不器倒是大為驚訝,本以為姓環,只是跟韋姓儂姓等一樣,是他們隨便取的一個姓,誰知道還這么大有來頭。
這么說來這些人倒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百越的人的南蠻,反而是跟馮寧爨謝等一樣,在幾百年前隨中南王朝南下開疆拓土的漢人先民了。
可看著他們現在那模樣,確實找不到什么淮南環氏的樣子,更別說楚國環列之尹的王宮禁衛官的半分氣勢了。
他們早就在這幾百年的歲月里,泯然于眾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