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想什么?”
阿姹問他。
“青海湖應當已經起霜了。”秦瑯說。
阿姹聽了只是哼了一聲,這個女人是剛從廣州趕來的,最開始秦瑯問她要不要去南中,她說不去。還說,這輩子都不想再回去了,不僅是滇池邊的昆州爨家,還是烏蒙山里的烏蒙部落娘家寨子。
可是當秦瑯沿著龍江進入到了黔中道,阿姹卻隨著補給的隊伍來了,在黔中的應州趕上了秦瑯。
應州是貞觀三年,東謝首領謝元深入長安朝覲天子,敕旨以其地置應州,下轄五縣。
最初是羈縻州,而如今改為朝廷正州,但仍以謝元深為刺史,只是不再是世襲。
謝元深已經隨張士貴領兵攻入云南東爨之地。
其子弟見大名鼎鼎的衛國公領兵西來,先是驚懼萬分,后來見了秦瑯派去的使者聽明來意,只是衛公西巡經過,這才半信半疑的松了口氣。
應州治都尚縣,位于后世都勻的壩固,說是州城縣城一體,其實就是一座建在劍江西岸的寨子。
當地人也稱劍江為龍頭江,支流繞河從西南匯入。
東面是劍河,西面是山,面江背山,沿坡而建。
劍江一路向東北方向流去,下游稱為清水江,再往下游便是沅江,沅江與辰水匯聚,繼續向東流,最終匯入長江。
正因為劍江這條可直通長江的水道,使的東謝控制的這片應州還算不錯,并不是十分的閉塞落后,雖然對于頭一次來此的許多嶺南兵將們來說,這里依然交通不便,偏僻落后無比。
而西江上游黔江的支流柳江的源頭之一,都柳江,其源頭距離應州都尚也十分近。
都柳江是明代后才開始的名字,在此時應州人稱之為合江,因爛土河、打見河、馬場河三條河匯合而得名。
在獨山縣境叫獨山河,流入三都縣境叫爛土河,打見河匯入后稱大河,流至閣腳與馬場河匯合后,合稱都柳江,一路東流,進入廣西稱為融江,進入了柳州稱為柳州·····
一直往東,匯合郁江便是西江,直入廣州灣東入大海。
發源獨山,折往北面三都。
而從三都到壩固,不過八十里路。
一山隔兩江。
劍江向東北,最終匯入長江,而獨山河向東南,匯入西江入海。
“你在畫什么?”
阿姹見秦瑯提著支炭筆在白紙上勾勒,好奇的問。
“我在畫驛路圖。”
阿姹靠過來,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