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干脆把烏蒙山全都劃入黔地?”一名年輕參軍問。
秦瑯道,“烏蒙山實際上并不是一座山脈,他跟秦嶺、大婁山等不同,烏蒙山實際上是三座大山,湊的很近,北到南并列的。”
烏蒙山區很大,所以才有了烏蒙三十七蠻部,北起昭通、鎮雄,南到威寧、宣威,橫跨滇東黔西諸地,地域廣闊,蠻族林立。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片大山區分開來,分別由云南和黔中各管一座,然后再以中間的為界,分管兩面。
這樣一來,也是讓烏蠻諸蠻以后很難再整合成一個勢力。
甚至原本北面的一些烏蠻,以后也歸劍南道的盧、戎、嘉幾州管轄,通過這樣重新調整區劃,把原來一個完整的烏蒙山區諸蠻部,打散,分屬三道的七八個州來管。
一道管一片,一州管幾蠻,相對來說,肯定控制能力要強許多。
有些強迫癥的一位參軍,看著新調整后的蜀滇黔三道的界線,犬牙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十分難受。
他指著蜀滇的界線,“要不把西寧州劃給云南道,要么就把曲靖二州劃歸劍南道啊,這樣多別扭?”
老賈瞪了他一眼。
“賈老,難道我又說錯了?”
“當然,大錯特錯矣。”
“可曲靖等州,原本不就是由戎州所領嗎?如今直接劃入劍南道也沒錯吧?”
“哼,你以為這道州界線劃立,豈是隨心所欲的,劃分州郡界線,只按兩條來,一是考慮山川形勝,所以一般以大江大河大山為天然界線,就比如這蜀滇兩道的邊界,便以這滬水為界,滬水從西南向東北走向,曲折蜿蜒,所以邊界自然也蜿蜒。”
“再者一個,劃分界線,尤其是在一些關鍵的形勝之地,便需要把一些完整的形勝之地,拆分開來,這樣有助于軍事需求。就比如說巴蜀本來一體,但為了避免蜀地擁有漢中后所有的完整地理形勝,所以要把漢中從蜀地分出來,特設山南道以治。”
“所以三郎劃分滇蜀界線,以瀘水為界,既符合山川形勝的原則,而在這條邊界線導致兩道各有一塊突入對方的情況,根本沒必要調整,反而更符合第二條分界的精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看這邊境線上,西寧州和曲靖咬合,就如犬牙交錯,也像是隼卯一樣固定在一起。”
對于如今還不太平靜的蜀滇之地,尤其是滇地來說,朝廷更加需要加強控制,而以瀘水為界,使的劍南道的西寧州從東面深入滇地,距離滇地核心昆州和洱海很近。
而又讓滇東北的曲州靖州處于劍南、黔中的包圍中。
從軍事角度上來說,這就使的云南道的戰略空間很差,這也正是朝廷所需要的,西昌和威寧兩個突出部嵌入云南東西,再加上被半包圍的曲靖二州,整個云南道已經沒有了半點軍事防守上的立足之地。
別忘了,通海都督府如今又占了玉溪兩個壩子,由鎮南大都督府代管,這就使的立足滇地稱雄四百年的爨氏,現在真的已經沒有半點反抗的本錢了,被肢解了。
“年輕人,多看多聽多學!”
經過秦瑯這么一番分割,整個云南道,如今大致分為了五個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