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宮離開后,又得趕去皇城的中書省中書門下政事堂,皇后突然去世,整個洛陽朝廷都在忙皇后的喪事,皇帝發話了,一定要把皇后的喪事辦的隆重。
雖然皇后曾經說過自己的喪事要從簡,還要薄葬,不要陪葬金銀玉器,更不能奴隸殉葬,但李世民現在不管這些,他只想給皇后人生最后一程盡可能風光。
魏征看不慣勸諫,說按皇帝的旨意,那皇后的葬禮比太上皇的都還要規格高,兒媳怎么能比家公的規格高呢,這出格了,不合禮法,而且皇帝要求的這些太厚太奢華,有違皇后遺愿,也有違大唐節儉的傳統。
李世民不聽。
魏征就一直進諫。
李世民怒,讓岑文本草詔,罷魏征侍中之職,貶為相州都督府司馬。
緊接著又讓岑文本草詔,拜同平章事秦瑯為檢校侍中,主持門下省事。
接到詔書的時候,秦瑯正在中書門下跟房玄齡、長孫無忌等相公們議事,看到來宣旨的岑文本,不由的皺眉。
魏征接詔,滿臉怒容,氣的摘下梁冠,解下金魚袋,秦瑯則拉住魏征。
“魏公稍安勿躁也!”
“岑公,圣人這道內制,恕秦瑯不能接受!請退還!”
岑文本也沒料到,秦瑯居然拒絕這道詔令,愣了一下。
“秦相,翰林院知內詔,宣麻拜相授將,這都已是制度,就算中書門下也無權駁回啊。”
這不是武德年間了,那個時候權力都在三省,皇帝的旨意也都須經過三省,中書草詔,門下封駁,若是門下省駁回,詔令是通不過的,強行通過,那就是斜封、中旨,官員們甚至能拒絕執行。
可貞觀改革以來,皇帝在三省之上加強了中書門下,強化宰相集體執政,把決策和封駁權并到一起,可另一方面又設立了翰林院負責內制,把拜相拜將封爵授勛等權都劃到了內制,不再須經中書門下,這無疑是大大提升了皇帝的權力。
所以皇帝拜宰相元帥,封王公侯伯這些,是不用經過宰相們同意的。
秦瑯搖頭。
“我不是以中書門下宰相身份駁回這道內詔,而是以當事人身份拒絕接受這道封拜!我覺得魏公的諫言并沒有過失之錯,甚至很有道理,圣人當接納勸諫,而不是把勸諫之人趕出朝堂去。”
“魏公做侍中很稱職,并無不當之處,不當去相。”
岑文本也是無奈,還是頭回碰到這樣的事,“詔令已下!”
“我拒絕奉詔,請封還!”
“衛公不如親自跟圣人回復解釋如何?”岑文本無奈的道。
“可以,我現在便隨岑公去面圣,親自奉還詔書!”
那邊已經摘冠解符的魏征魏玄成,都沒料到秦瑯比他反應還激烈,一時倒是怔在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