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的百姓一邊哀悼著長孫皇后,一邊對剛剛回洛的太子殿下越發的愛戴了,甚至還帶著些同情。
年輕的太子殿下剛剛在隴右平滅吐谷渾,立下滅國之功,還沒來的及凱旋與皇后分享勝利,結果母后就去世了,多么可憐啊。
從此就沒了娘了。
因為這個,太子承乾在民間甚至的名望甚至還又上了層樓。
并沒有幾個人知道現在太子實際上是被皇帝幽禁于東宮,等候發落的。
“朕要聽秦瑯親自解釋!”
上陽宮觀風殿,李世民見到來回復的岑文本,黑著臉,“召秦瑯覲見!”
秦瑯拜見皇帝的時候,李世民冷著臉瞪著秦瑯,“你想做什么?”
“臣覺得魏征說的沒錯。”秦瑯拜伏在地,李世民故意視若不見,不叫他平身,他也只能拜伏在地上,地板很光滑,但也很硬,沒有蒲團很不舒服。
這是小小的懲罰,表示皇帝心中的不滿,做臣子的雖然心中不高興,也只能硬著頭皮接受,所謂伴君如伴虎,很多時候比這嚴重多了,有時甚至一句話說錯,可能就人頭不保。
李世民已經算是難得的賢明之君,但李世民也是人,也一樣會有七情六欲,會有憤怒的失控的時候。
歷史上李世民也殺功臣,雖然殺的功臣基本上都是自己作死謀反做逆的,可皇帝確實會殺功臣,細數殺的還不少,比如說燕王李藝,再比如長樂王涼州都督李幼良、廬江王、幽州都督李瑗,利州都督、義安王李孝常,右武衛將軍劉德裕。還有后來的侯君集、張亮等也因謀反被殺。
若是算上李世民親自誅殺的兄弟建成、元吉,還有自己謀反的兒子齊王李祐,以及弟弟元昌,甚至還有自己的妹夫薛萬徹,以及自己的女婿等等人。
李世民殺的人不少,不僅有宗室還是功臣,甚至有潛邸元從舊部,但李世民除了玄武門之變殺掉的兄弟侄子,殺其它人都是他們犯下謀反大罪,且證據確作的情況下才殺的,基本上沒有說冤殺亂殺,更沒有構陷這種。
他有一條紅線,觸碰這條紅線者死。
貞觀朝犯下謀逆者沒被殺的,也只有長孫安業、長孫順德了,長孫順德還只是被牽連,并不是主謀,長孫安業是確實參與謀逆,是皇后保下了他。
其它人就沒這么好運氣,皇子齊王李祐因為平時就表現不好,被罵為畜生不如,后來又是真正起兵造反了的,所以最終李世民殺了他。
秦瑯深知這一切。
這幾年總想著遠離中樞,遠離皇帝,盡量不去違逆皇帝,可這一次,還是沒有順李世民的意。
他也知道皇帝現在心里憋著股火沒處發呢,可正因如今情況特殊,秦瑯才準備借這個事情,戳一戳皇帝的火。
借機泄掉皇帝的火氣,還得拿捏的恰當,也是很難的。
要不然,容易弄巧成拙。他和長樂還沒正式大婚呢,就算大婚了也只是個女婿,李世民一堆女婿、準女婿,歷史上女婿殺過,妹夫也殺過,叔叔、兄弟、侄子更殺過。
秦瑯也曾仔細總結過歷史上的李世民,倒也找出了李世民殺人的一個特點,他只殺謀逆之臣,且有五不殺。
一不殺輕罪之人,二不殺一起出生入死的將士,除非如侯君集、張亮這樣實在越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