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看著眼前的這份密奏,越看眉頭皺的越緊。
這是一份封事,也就是密奏,直呈御前皇帝親啟的密秘奏章,不經銀臺,不經三省,不經中書,也不經翰林院。
上這份封事的人是李素立,現任相州都督府長史兼相州長史,因為相州都督是魏王李泰遙領而不負責實際事務,所以由金紫光祿大夫李素立任長史行都督事。
相州都督是中都督府,都督相、衛、黎、魏、洺、邢、貝七州軍事,十分重要。
相州在隋朝時叫魏郡,州治安陽,古鄴城便在這一帶。一直以來,這里都是河北西南的要地。
建德六年,北周滅齊,于舊齊之地設置一批總管府,其中并、洛、相三州總管府最重要,大象元年,移相州六府于洛州,稱東京六府。
北周、隋朝之總管府,到了唐代改為都督府,都督府往往都督數州之軍事民政,凡任都督者,往往兼任駐在州刺史,并一般以駐在州的全名作為本都督府的名稱,比如相州都督府便駐相州河陽。
不過因為大唐有用宗室藩王遙領都督的傳統,所以當親王遙領都督刺史時,便以長史行都督事,這些長史便上實際上的長官。
洛州原也是都督府,如今升格為河南府,為東京陪都,相州就位于東都的西北,隔黃河相望,又倚太行群山,地位越發重要,故此遷都之前,李世民便授最寵愛的魏王為相州都督,提升了相州都督府的重要性。
還特意選了李素立來做相州都督府長史,這個李素立可是位老資歷的臣子,且很有本事。
本身乃是趙郡李氏,五姓子,曾祖北齊梁州刺史,祖散騎常侍,父為隋朝水部郎中,隋末曾充使河南被盜賊所殺。
李淵起兵太原,進軍長安,李素立便在同州長春宮迎賀,當時李淵對于李素立等一批官員士人的迎接還是很滿意的,直接授他為監察御史。后來其母去世,要丁憂去職守孝,李淵特旨奪情,要有司授以七品清要。
吏部初擬授雍州司戶參軍,李淵說此官要而不清,吏部又改擬秘書郎,李淵說此官清而不要,最后擢授侍御史,李淵才滿意的說此官清而復要。
貞觀以來,累轉雍州司馬、蒲州刺史等職。
這樣一個老資歷,如今上這么一道秘奏,能讓皇帝動容當然不會是小事。
合上李素立的秘奏,皇帝又拿起一道,卻是貞觀以來三任吏部侍郎,現任河南府少尹、加銀青光祿大夫,兼太常卿的長安縣開國子爵楊纂的秘奏,跟李素立所上書封事的是同一個事情。
楊纂也是名門大閥子弟,弘農楊氏子,隋末時坐楊玄感謀反案被貶官,后與李素立一起在長春宮拜謁李淵,以侍御史起家。
先后任過長安縣令、尚書左丞、吏部侍郎、檢校雍州別駕等職。
兩位重臣都上封事密奏同一件事情。
李素立彈劾當朝宰相衛國公秦瑯,說他毆打太子,欺君犯上,大不敬。
楊纂則上書密奏稱秦瑯無禮親王,對魏王李泰不尊敬,路遇魏王不下馬行禮。
·······
皇城,中書省內,政事堂。
宰相們正在舉行堂議。